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帆 《中小学电教》2007,(11):36-36
<正>曾经读过这样一段文章: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煞有其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10A):8-8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果实累累的果园。  相似文献   

3.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的人都为他高超的教艺而折服 ,无不赞叹他的课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他课堂上轻松自然的教学幽默更让听课人回味无穷。德国的海因·罗麦说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于老师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 ,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教学过程中 ,有这样一处妙笔 :于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情节。该生有韵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 ,把同学们带进了静谧的果园 ,人人神情专注 ,个个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于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 ,然…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3岁10个月,他的表达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时常让我们吃惊。他几乎从学说话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书面语言。他经常冷不丁地说:妈妈,你看我今天真是狼狈不堪。他批评爸爸:你别那么冲动嘛。你做事太鲁莽了!秋游时他告诉老师:今天我们是去观光的。老师说:我们去西湖边钓鱼吧。他说:我看到一则报道,西湖边是不能钓鱼的……当我们惊讶于他丰富的词汇时,他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从蓝猫那里学来的”“这是老师说的”“这是广告上说的”“这是你讲的故事里的”“这是书上的……”他非常喜欢看电视里的科普节目。有时我们觉得这些节目太深…  相似文献   

5.
【案例】听过一堂二年级的《台湾的蝴蝶谷》,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引读课文:“……有的山谷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读完了,老师问:“小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有几个小朋友陆续举起手来,一个站起来说:“我仿佛看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老师笑眯眯地表扬他“:你回答得真精彩!”另一个小朋友说“:我仿佛看到了蝴蝶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几只还飞到了我的肩膀上呢!”老师欣喜地称赞她“:真了不起,你说得…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一年我担任初一的班主任。一次,学校组织看影片《小兵张嘎》。看到悲壮之处,我不禁热泪横流。旁边一位女老师开玩笑说:“你真是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我边看边不好意思地回答:“也是,明知在看电影,不是真的,也要感伤。”不巧一个男学生惊奇地问:“曹老师,电影都不是真的吗?”我当时  相似文献   

7.
课余,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一个学生将一张试卷交给老师,老师看后问道:“家长盖的章呢?”学生痛苦地转过头,指着脸上的五个手指印说:“在这。”老师惊愕了,试卷从手中滑落。我也不禁哑然,仿佛画上画的老师就是我。那是前几年,我刚当班主任,当得知让家长在试卷或作业本上签名盖章,对管束学生很有“威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9.
“你边伤心地哭边拉着毛衣上的一根线头说,这里有根线。看着你那一脸的泪和满头的大汗。老师又是好笑又是爱怜……”写完小翼小朋友的观察案例,我仿佛看到了长大以后的小翼在看自己小时侯的趣事。为自己能带给他一点童年的回忆而快乐和满足。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成绩单父亲在看儿子带回来的成绩单。他边看边露出愤怒的表情:“英语,差;语文,差;数学,中。”他厌恶地瞥了一眼正在发抖的儿子。“爸爸,”儿子说:“可能成绩不理想,但您看到那一项了吗?”他指了指下一行:“健康状况,优。”歪打正着老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你来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韩为同学说对了,请坐下。”迟到的原因迈克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今天早晨刷牙的时候,一着急,把牙膏挤出了四十多厘米,等我再…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什么?生2:我仿佛听到了诗人站立在船头自言自语地说:今晚我就要离开清溪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可是老朋友却没有看到,实在是太可惜…  相似文献   

12.
幽默     
《江西教育》2004,(4):47-47
抱树操场上,教练正在训练新生:“稍息,立正!前排报数!”站在前排的一位同学听到口令,迅速冲向操场边,抱住了一棵大树。让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报,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老师看到后,生气地对他说:“快起来!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哦!如果他来了,我马上起来,把椅子让给他!”小伟明答道。歪打正着老师讲解《木兰辞》,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但字还是很模糊,只好无奈…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由于有点事,一下班就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正当我推出自行车时,我班小朋友雷雷跑了过来。他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董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我接过纸,连看也没看写了啥字,就顺手递还给他:“嗯,写得真好。”雷雷高兴地跑了,边跑边对同伴炫耀说:“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第二天,雷雷由他父亲送来上幼儿园时,一脸受了委屈的样子。我问他:“雷雷今天怎么不高兴呀?”他父亲说:“老师,看这孩子,这么小就学着撒谎,把‘小’字的钩写到右边去了,叫他改还不改,说是老师说的写  相似文献   

14.
陆金花 《考试周刊》2008,(24):225-226
一、事件回放 大家都在安静地进行区角活动,老师正好和唯唯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边看书边轻声谈论着.突然,一个叫开心的幼儿急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那本奥特曼的书不见了,早上还在呢.""那你先去小柜子里再找找,也问问身边的朋友,看哪个小朋友看了你的书没有放回去,好吗?""好的,我再去看看."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还是没找到,小朋友们都说没有看到.我的书真的不见了.""那老师再和你一起等等吧,可能过些时候,借书的朋友会把它放进去的.""好吧."可是直到我早班下班也没有等来那本书……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们陆陆续续被接走了 ,只留下马蓉、谭金晶和周学豪在摆弄七巧板。只见他们把几块图形随意地摆来摆去 ,仿佛没有任何意图。我有点急了 ,真希望他们能边摆边说点什么 ,更希望他们能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他们始终什么也不说 ,只是各玩各的。我终于按捺不住了 ,轻轻地问身边的马蓉 :“你在摆什么呀?”他好像被我吓了一跳 ,抬头愣愣地看着我说 :“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我正欲追问 ,他忽然有了反应 ,拉拉我的手说 :“老师 ,你看我摆的太阳好看吗?”还没等我回答 ,一旁的谭金晶插嘴说 :“这是什么太阳呀?太阳是圆的 ,这是小兔家的屋顶。…  相似文献   

17.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师在讲授《春联》时,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教师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教师并不着急,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教师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有的说:“我看到杏花开了,红红的。”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教师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  相似文献   

19.
课始巧问候     
最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的课 ,我深深折服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且不说他上课过程中的精彩纷呈 ,就是上课开始时的一句简单问候 ,也体现了他的独具匠心。当铃声响起 ,班长喊过起立 ,于老师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问候学生 :“同学们 ,好好上课 !”学生们顺口说到 :“老师 ,你……”忙打住舌头 ,旋即反应过来 ,说 :“老师 ,好好上课 !”在师生的相视而笑中 ,于老师顺着说 :“谢谢同学们 ,我一定好好上课。”这别具一格的问候 ,使刚才还有些拘谨的学生们一下子活跃得如鸟雀一般 ,使刚才还替学生们担心的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觉…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初中生俄语听说能力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一、听:多听标准的有声教材。创设俄语语言氛围1.多听多看课文的录音带和录像带在教学中先讲语音语调,然后播放录像带,坚持每课录音必听、录像必看,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边记忆背诵。老师尽量多说俄语,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