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农民而写、冷峻的现实主义态度、倾听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哀歌、崇尚和批判的双重尺度是朱晓平知青小说创作中鲜明的艺术风格。但为农民而写的创作思想使他的知青小说有非知青化的倾向,从《私刑》后演变为地道的乡土小说。崇尚与批判的双重尺度使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向度,使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有力。但崇尚削弱了批判的力量,造成贫穷、愚昧、落后、苦难的原因必须得到最彻底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17):7-8
从中国话剧发展中,有两部具有贯穿性和代表性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和《桑树坪纪事》。本文拟从艺术结构、创作方法、情感世界以及主题等方面通过对这两部话剧的比较来浅谈中国话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始知他的创作虽然其量不丰,而其质却是颇高的。将这三篇作品集中起来阅读,发现他的创作是有一以贯之的追求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具备了某种整体风格,这显然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就这三篇小说对他的创作特点略作管窥,其中肯与否,还待读者评说。从《还…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小说创作,对张恨水的情感世界进行了分析,并从“通俗小说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作家的批判意识,通俗小说的改良及体探索”三个方面对其小说创作归纳与概述。  相似文献   

6.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7.
《桑树坪纪事》以一个知青的视角,描写了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农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生活情景。小说不仅细致地展示了农民以土为生、靠天吃饭、多劳少得、负担沉重的物质困境,也揭示出物质的匮乏与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农民精神的束缚和人性的扭曲。作家对农民物质与精神双重困境的书写,不仅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还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友梅大概是第一个没有自觉理论意识却又以风俗小说著称的寻根者。他师法老舍,力求在近代北京那种沉浸在不同层次的声色犬马之中的文化环境里发掘出民族精华来。虽然他对在小说中探讨昨天和今天的因果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至少是非常模糊的,而“审美”始终是他小说创作的动因和目的。这就使他对传统文化接受这一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产生了某种偏差,在审美思想的指导下对历史进行反思必然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
朱庆华先生新著《赵树理小说新论》是一部新论迭出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传播学视角、关于赵树理“清官”断案模式的分析、纵横坐标轴上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的分析、关于“赵树理现象”的反思等,在赵树理小说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并给当代文坛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立足新旧文学的纵向比较,聚焦新时期三部小说路遥的《人生》、贾平凹的《浮躁》、李佩甫的《城的灯》中共同存在的“婚变”叙事,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在运用“负心婚变”母题这一点上与我国古典文学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然后,从叙事模式、人物形象和道德评价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揭示出作家内在创作观念上的传统性因素是导致这一创作倾向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对作家们所坚守的道德信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1.
师:昨天.中央电视台有一档人物专访节目.我看得津津有味。被访者是谁呢?说出来大家一定认识——杨红樱。  相似文献   

12.
阎国瑞同志于一九八一年立志笔耕,至一九八三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如今共发表了七个短篇小说.量虽不大,但从质的方面衡量却颇为可观.他的作品有的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内涵,而在艺术上却又追求新颖、独特.至于在题材、环境、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则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这种情况来源于阎国瑞同志新颖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他年纪虽轻却经历坎坷、阅历丰富、以艰辛为伴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小说“玉”三章与《青衣》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批评文本。前者表达了作者对集权下人性异化的忧虑.后者则张大了抗击集权文化的人性力量。谄媚或反抗现实成为这几部小说可资比较的基础,传达出毕飞宇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以及在体制外建立个人乌托邦理想之于文化乃至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癖。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  相似文献   

15.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癣”。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无形中对生活多了几分留恋和幢悟,  相似文献   

16.
朱东安同志所著《曾国藩传》(以下简称《曾传》),凡8章,28万7千字。作者从1978年春起进行曾国藩问题的专题研究,其钻研之深,涉猎之广,引证之详明,分析之细密,令人钦佩,而条理清晰,文笔流畅,尤引人入胜。 然而,《曾传》却不是一本令人满意的书。  相似文献   

17.
何群的知青题材小说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它突破了当今以“悲”表现知青生活的惯常定式,在对人物、题材的处理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时,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对当代青工人物形象塑造、都市小人物平凡生活的描写也较为成功。何群小说个人风格鲜明,别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三个乞丐》中晓苏用简洁的叙事结构,多变的叙事视角,书写了内地乡村社会复杂的生存状况。小说挖掘了人物内心的需求与纠结,展现了转型期社会伦理模糊的精神表征,折射出对乡村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困惑与反思。叙事场景"老三篇"使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故事中人物关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魅力。小说对世俗人性欲望的多样性表现与真切的人性关怀,体现出晓苏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思考,凸显出作品内在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