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山工》(第九册)一课第五自然段,具体转述了挑山工对作者问话的回答:这段话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也是课文所要表现的中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的这段话呢?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想想第五自然段主要是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2.
《挑山工》是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着提出疑问(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登山走的路程多一倍,为什么反而比游  相似文献   

3.
我读完了《挑山工》这篇课文以后.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挑山工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步一步地登攀。《挑山工》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登攀泰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的情景。挑山工肩挑重物,走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有时反而跑到游人前面去了。课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教学一得录     
挑山工登泰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为什么?这是领悟《挑山工》一文主旨的关节。根据课文的顺序,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设“谜”引起悬念。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谜”读书:①挑山工走的路程为什么比游人多一倍?②为什么挑山工走得并不比游人慢?③启发学生用一句话归纳以  相似文献   

5.
陈颖 《云南教育》2002,(25):35-35
《挑山工》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先写“我”在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的登山路程比游人长,但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于是产生疑问,然后写“我”与一位挑山工相遇的情况,通过交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写“我”从泰山回来后,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一直挂在书桌前。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篇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安排以下环节导读课文。一、整体感知挑山工的形象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扬了挑山工坚韧…  相似文献   

6.
一听到挑山工这个称呼,学过《挑山工》同学们就会想到挑山工留在泰山上的每一个闪闪发光的脚印,它时时刻刻向世人宣告: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事,必定会成功。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写挑山工怎样挑着重物使劲儿往山上登的事情,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把任何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8.
语文八册12课《挑山工》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作者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挑山工》第一个写作特色是段落分明,层次清楚,紧密地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层一层地叙述。全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登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挑山工》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的是平常的小事,但看似平淡的语句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提出疑问;接着通过叙述“我”的经历解决疑问;最后讲“我”从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挑山工的话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含义的句子,结合课文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多揣摩,多感悟,“体会句  相似文献   

10.
一、《挑山工》的重新解读《挑山工》(浙教版五下)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朴素的人物,展现了一个不凡的形象。1.一个朴素的人物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事,说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细细  相似文献   

11.
《挑山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教材具有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的特色。下面就这篇教材的主题、结构及教学作些肤浅的分析。 先谈主题。作者通过泰山挑山工走的路程约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事实的记叙,赞扬了挑山工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可贵精神,并说明这一精神给人以鼓舞、鞭策的作用。这一主题在课文两个地方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挑山工》(八册)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全文通过挑山工负荷重,行程远而终不落于游人之后的生活现象,揭示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凡事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课文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独具特色。首先文章的结构既严谨而又起伏有致。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总述挑山工给人的印象,这是全文的铺垫。接着(第3——6自然段)具体写“我”一次和挑山工同行的见闻感受,这是文章“重心”所在。最后(第7自然段)用鲜明的画幅来突现挑山工不断登攀的务实精神,这是全文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深化。这三部分都紧紧围绕挑山工外表和内在的特点,显示了结构的严逆,然而严谨中又不无变  相似文献   

13.
《挑山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教学中须注重读书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凭借教材,引导发现学习目标1.揭示课题,揣摩学习目标。由题激疑:由课题《挑山工》你知道课文...  相似文献   

14.
《挑山工》是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等多个小学语文教材都选编的一篇文章。它是现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挑山工》的教学难点之一是理解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体会挑山工的精神。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读懂挑山工的话。以下是我执教《挑山工》的一个教学片段。师 :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线路 ,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花的时间却并不比游人多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挑山工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幻灯出示 :生读这段话。师 :读后 ,你有什么疑问吗?生 :挑山工和游人登山究竟不一样在哪里?师 :(组织讨论)游人怎样登山 ,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挑山工又怎样登山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请先默读课文 ,划出有关句子 ,再分组讨论。生 :(…  相似文献   

17.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获得全国散文大奖,选入教材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和老师读过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挑山工的那种精神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质疑问难 ,是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疑点 ,解答问题 ,它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课文疑点入手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文的疑点 ,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 ,是将教学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例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 ,学生提出疑问 :挑山工比游人走得慢 ,而课文却说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这是为什么 ?于是 ,教师适时引导自学下面课文。学生由此认识到 :挑山工具有坚持不懈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当教师教完全文时 ,学生提出疑问 :如果我是邱少云 ,我有既不被火活…  相似文献   

19.
陈曦 《四川教育》2005,(12):23-24
【预案及实施】 预案 一、感知形象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挑山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对挑山工的初步印象也许是零散的,老师既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又要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并把能代表挑山工形象品质的词语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20.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曾获得全国散文大奖,选入教材也有二十多年了,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和老师读过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挑山工的那种精神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