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振铎不但是闽籍著名作家与文学活动家、文学史家、藏书家,他的散文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撰写散文小品,是从事文学编辑工作稍晚的事。他最初的散文创作,也是抒写对“五州”惨案的愤怒的。以后又陆续出版了《山中杂记》(1927,开明)、《海燕》(1932,新中国).《欧行日记》(1934,良友)、《西行书简》(1937,商务)、《民族文话》(1946)、《蛰居散记》(1951)。他逝世后,有的出版社还为他出过几本散文集:《蕴华集》(1985,海峡文艺)、《西谛书话》上下册(1987,三联)。他的散文坚持文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郑振铎(1898—1958),是我国现代作家、文学家。他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乘船从上海启程旅欧。《别了,我爱的中国》,写的就是作者这次旅欧离国时的景象和感情。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海燕》中的《离别》篇。《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一篇抒情散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诗歌《宣城见杜鹃花》和郑振铎的散文《海燕》,一个是古典诗歌,一个是现代散文。文体不同,写作时代也不同,但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样写游子思乡,同样采用了反挑笔法,同样运用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真是才华横溢,既是作家,又是学者,还是社会活动家。学者这一面,具体说,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年轻时,他读的只是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可以想见,他的学识、才华都是自己学来的。《猫》写于1925年11月7日,当时作者在上海,文中说到的“编译所”,就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23年,郑振铎才26岁,就开始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学术著作写了一本又一本,1924年出版《俄国文学史略》,1925年出版《泰戈尔传》,1927年出版80万字的《文学大纲》。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可是看这篇《猫》,他又不失生活情趣,有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出处,导入课文 师:80多年前,也就是1927年的5月,有一位名叫郑振铎的作家乘海轮去欧洲学习和考察。(板书:郑振铎)他在大海上看见了熟悉的小燕子,心情很激动,第二天夜里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海燕》(见郑振铎《欧行日记》)。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回忆家乡的燕子,后半部分是写大海上的燕子。  相似文献   

6.
一、联想的种类  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看,常见的联想有三大类。  (一)从具体到具体,从形象到形象。表现形式为:  其一,接近联想。是由时间、空间上互相接近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一般说来它与作品的背景有关。因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想到郑振铎散文《海燕》(见1987年10月第二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因为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特点相近。前者写于1901年,正值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1907)前夕;后者写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之时。两篇同名,又共同表现了海燕的英勇无畏,讴歌…  相似文献   

7.
巧设疑问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探求各类文章的精妙,应精心设疑,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握课文、领略文章的奥秘。 郑振铎先生的状物散文《海燕》描写极为细腻,抒情绵延真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味出作者借燕子的描写抒发的思乡恋国情,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本文题目是《海燕》,作者当时又身处海上,他见到的是海燕,却为什么从描写“故乡燕子图”起笔呢? 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展开了热列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这样安排是独具匠心的:因为作者当时为了避开国民党的屠刀被迫远赴西欧,思乡恋国之情尤切,可以说乡愁一直缠绕于心灵,难以排遣,当他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海燕》,人们一定不会忘记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十月革命前所写的那首著名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政治抒情散文诗。然而,说到我国现代作家郑振铎以同样篇名所写的一篇情深意切,清新隽永的独具特色的散文,知之者则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9.
散文《石湖》是郑振铎晚年创作的一个名篇,它发表于一九五八年一月四日《人民日报》上,被收集在《一九五八散文特写选》内。这篇短短的回忆散文,也许是作者留给我们最后的一批珍贵的文字。因为那年十月十七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苏联访问途中,由于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和疯狂地迫害进步知识分子,年轻的革命作家郑振铎,其处境十分危险,他于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赴法国巴黎避难。《海燕》便是作者选取旅欧途中片断生活的感受写成的。《海燕》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故乡美丽的春  相似文献   

11.
何为自从一九三七年六月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其主要收获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结集出版的有《青弋江》(上海万叶书店一九四○年七月)、《第二次考试》(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织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和最近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临窗集》。这些散文集反映了何为的文学成就及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探讨何为四十多年来的散文创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诗歌《宣城见杜鹃花》和郑振铎的散文《海燕》,一个是古典诗歌,一个是现代散文。文体不同,写作时代也不同,但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样写游子思乡.同样采用了反挑笔法,同样运用了联想,方式也颇为相似(都用了相似联想)。两篇不同文体的作品,竞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可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模拟仿效之嫌,也没有丝毫的雕琢斧痕.行文如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3.
梵扬常说,他的主要职责是编辑,创作是他的业余。但他这个业余作者的创作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将近50年的业余创作生涯,先后创作了中。短篇小说27篇,长篇小说1部;诗歌232首;散文56篇;文艺评论93篇,共约200万字。可惜他的小说,只出版了一部长篇《瑶家寨》,而短篇则散落于各报章杂志,均未收集成册出版;他的诗歌在如年代出版过一部《婚事》,80年代也只精选出版了一部《不落的星辰》;他的散文也仅搜集出版了一部《水静河飞》,评论文集正在刊印,仍未发行。以上所列,虽然成书刊行的不算太多,但也足以说明梵扬是个写作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4.
巴金(1904——),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作家,一贯热情、真诚、严肃、勤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潜心于各种样式的散文创作,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散文选》、《探索与回忆》、《心里话》、《愿化泥土》、《十年一梦》、《控诉集》、《巴金书简》等集子;特别是于1986年出版了《随想录》五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并获新时期全国散文(集)荣誉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长篇散文,例如《怀念从文》(《散文世界》1989年6期)等。由于这样,他的散文,成了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郑振铎写景状物的散文《海燕》,是历年高中语文教材的入选篇目,也是通行的中师、中专及卫星电视教育语文教材的讲读课文。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形容海上的小燕子说:“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俊劲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  相似文献   

16.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 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2001年,他的诗作《旅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1年,他的散文 《雨的随想》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2003年他的诗歌《热爱生命》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17.
《文艺鉴赏与批评》郑振铎等著光华小文库上海光华书局 1934年9月初版(收文艺论文4篇,其中有郑振锋的《中国文艺批评的发端》1篇)《取火者的逮捕》(神话故事)著创作文库上海生活书店 1934年9月初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6年6月初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8年11月新1版(收神话故事4篇。1934年版作者原署名郭源新。新文艺版有作者《新序》)《欧行日记》(散文)著良友文学丛书第14种赵家壁编  相似文献   

18.
一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文坛的黎烈文,(1904—1972年),对我国的新文学、新文化和教育事业颇多贡献。黎烈文是编辑家,他有十几年的编辑经历;是翻译家,他译过十几部外国文学名著;也是创作小说和散文的作家,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舟中》,以后又出版了散文集《崇高的母性》,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散见于报刊。就他一生的写作活动而论,成绩突出的是散文。黎烈文的不少散文是写他在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活的。这类散文写下了弱国的游子,在强国的异域风光中,随时都受到心灵的创伤,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人头税帖》写在法国留学期间,每年都要交钱去领“身份证明书”;这身份证必须随身带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那几年,我国散文界曾经出现过李素伯这个名字。李素伯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就因病离开人间了。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他厄于短年,文学活动时间不长,彷彿夏夜高空的一颗小小流星,一闪即逝。他作古太早,发表于《中学生》、《艺风》、《文学》和其他报刊上为数不多的散文,以及一些诗歌和短论,没有来得及结集出版;印成单行本的,仅有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发行的一本约十万字的《小品文研究》。李素伯,名李文达,笔名所北,1909年生,江苏省南通县海复镇人,出身于一个贫苦家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语义教材中有一篇根据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改编的课文《燕子》。课文主要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灿烂无比的春天中飞行、休息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