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周瑜     
家乡庐江建成周瑜墓园,谨赋小诗,咏赞先贤。英才盖世美姿貌①,曾佐伯符勇拓疆②。大纛频挥铁马劲③,小乔初嫁锦琴香④。火烧赤壁三分定⑤,剑指江陵六郡强⑥。青史遍观年少将,风流千古数周郎。[注]①《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孙权论周瑜云:"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②伯符:孙策,少与周瑜为友。周瑜辅佐其开创江东基业,极受倚重。③周瑜为东吴大将,屡次率兵出征,  相似文献   

2.
唐朝李端有一首《鸣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一句用了一个典故。周瑜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日: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虽然酒过三巡,但只要你曲子弹错了...  相似文献   

3.
读心术     
吴国。大都督周瑜回家吃晚饭,妻子小乔对他说:周郎啊,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周瑜想了又想,说:明天是给儿子的家庭教师付薪水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周瑜与巢湖     
巢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巢湖人,孕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本着"讲正史,不戏说;讲传说,有依据"的原则,讲述了杭埠河流入巢湖的传说、周瑜是"庐江舒人"、周瑜"求为居巢长"、孙策在历阳的故事、"曲有误,周郎顾"、周瑜有碑犹如无墓、小乔无坟犹如有墓等,有角度,有新意。  相似文献   

5.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6.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有词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①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如此释读,似乎保持了本词下阕主体(周瑜)叙述的一贯性,却忽略了词人在耽于“遥想”公瑾神采和伟业之际忽而召其魂魄前来的突兀感.  相似文献   

7.
周瑜换梦记     
周锐 《小火炬》2011,(6):10-12
“小乔!小乔!”。 周瑜被惊醒了!他看见旁边的小乔还在闭着眼睛狂喊:“小乔!小乔!” 周瑜感到奇怪,小乔平时说梦话都是狂喊“周郎”的啊。  相似文献   

8.
鸡年怎么过     
周瑜在书房读着文件,妻子小乔走进来。“周郎,有你一封信。”周瑜拆信一看,是一张贺卡——公瑾学友:祝鸡年大顺!蒋干敬上老同学蒋干的贺卡提醒了周瑜,“明年是鸡年啦?”“是啊,”小乔说,“你的本命年要到了。”周瑜是属鸡,难怪他小肚鸡肠的。“那可得有所准备,”周瑜担心起来,“属鸡的人在鸡年命犯太岁,不怎么太平呢。”小乔说:“这好办,给你做条红裤衩儿,不就应付过去啦。”周瑜说:“没这么简单,还得请专家来咨询一下。”门外来了位算命先生,被小乔招进屋里。专家请来了,可是周瑜对专家不太放心。周瑜问算命先生:“你算的命灵不灵?”算命先…  相似文献   

9.
说周瑜提起这位江东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周瑜也是一个漂亮之极的英雄。他的“帅”,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三国志》说他“长壮有姿貌”,还说“吴中皆呼为周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呼人为郎,…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如果周瑜不借助东风发动火攻打败曹操,东吴很可能为曹操所灭,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两位著名的江东美女就要被掠到铜雀台做曹操的玩物了。  相似文献   

11.
错误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言:“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题记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周瑜的高祖可以追溯到东汉章帝时的周荣.周荣至少应有二子.长子周兴一系,有周景、周忠等,名声显赫;次子一系即是周瑜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周异等,名声相对较小.周瑜人称“周郎”,史载娶过小乔,但小乔并非周瑜的正妻或夫人,其子女也并非小乔所生.从周瑜家族和家庭的繁衍看,一个政治经验和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大家族,往往有利于英雄的孕育和产生.  相似文献   

13.
“周瑜”是唐诗中咏史怀古类作品里常见的意象。唐诗中的周瑜书写承继魏晋南北朝,又启发了宋代以降的周喻形象建构。总体来说,唐前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谋臣能士、英雄豪杰为主;唐中后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雅量高致、才子佳人为主,更创造性地把周郎小乔联系起来作为典型。周瑜的形象被从政治话语中解构出来,转而近乎于名士做派。唐诗中周瑜形象的变化,固然有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的延续性,但更反映了唐后期士风松弛,狎妓之风盛行的历史现实。唐人的周瑜诗词为认识历史人物的形象变迁提供了一个可视路径。  相似文献   

14.
唐朝李端《鸣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柱”指乐器筝柱上华贵的装饰。诗中用了个典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饮酒)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不仅是军事家,而且精通音乐。弹筝的女艺人为了博得他的青睐,并不是尽力演奏得如何合乎正道,如何精妙悦耳;恰恰相反,她故意把筝弹错,以逗引欣赏者注意。对《鸣筝》诗,清人徐增评议道“: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里有这么个故事:周瑜非常精通音乐,特别是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对音乐更是有特别的感悟能力。有一次,一人故意将曲子弹错,结果引得喝醉酒的周瑜频频回头注视弹奏者,这就是人们说的:“曲有误,周郎顾。”后来唐代的诗人李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听筝》:  相似文献   

16.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用生动的场景告诉读者:如果东风不与周瑜方便,那么,将会是吴败魏胜,而不是吴胜魏败了。在这里,杜牧不用抽象的评说,而用形象化的议论,使枯燥无味的历史教训变得极具可视性、可感性。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怀的是周瑜,大概多数人都不会怀疑。但仍有个别学者认为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这几句是对诸葛亮而发的,因为“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衣著。把这几句撇开周瑜转向诸葛亮,严重地破坏了词中所怀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苏东坡决不会这样写,因此这几句说的必然是周瑜。赤壁之战孙刘一方指挥战争的主角是周瑜,不是诸葛亮,这是历史的事实。词本身也直接点明了所怀对象。上片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下片开头就说“遥想公瑾当年”,所以怀的只是周瑜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五册《群英会蒋干中计》的[预习提示]中说:“周瑜巧施反间计,使曹操错斩了蔡、张二将。”有的资料却认为“周瑜是要破坏曹操和蔡、张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而蒋干又并非间谍,所以该是离间计”。(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9期)为此,笔者觉得有一辩之必要。周瑜到底施的什么“计”?我们先看文章题目:《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所设之“计”当是指他在“群英会”上所设的“计”,中“计”的是蒋干。蒋干到底是不是间谍,实际上是两说焦点之所在。因为,只有本身是间谍,中的那计才可谓之“反间计”。《孙子兵法·计篇》有“亲而离之”之说。曹操注曰:“以间离之。”王皙注曰:“敌相亲则以计谋离间之。”也就是说,当对方“君臣”或“交援”等相亲时,我们要破坏他们之间的相亲,就派间谍去离散。从课本中得知,曹操三江口败北之后,有“吾当作何计破之”之想。在这种情形下,蒋干盲目自荐,想利用他“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的  相似文献   

19.
负重致远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公元210年,东吴大都督周瑜因病去世。他的好友庞统听到噩耗,十分悲痛,急忙赶来  相似文献   

20.
小语课本编入了许多进行创造型思维训练的好课文。纵观此类课文,似有以下诸种。 1.综合利用渊博知识出奇制胜的创造型思维《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为对付周瑜的算计,使出借箭奇招,智伏周瑜,便是他知天(气象)晓地、识人(敌、我、友)、办事严谨周密等多种才智综合迸发的创造思维成果。其特点是“奇”与“绝”,非一般人偶然可为。而周郎假公济私,绞尽脑汁,令诸葛亮十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