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全面铺开时,中和中学还是资阳市雁江区的一所农村薄弱中学.学校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改变了学校面貌.……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10年上海市启动了一次凝聚全市之力的课程改革攻坚战——"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以课程实践的方式,重点探索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这四方面面临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旨在改善学校现行的课程状况,指导并促进课程改革在学校的推行,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课程领导力建设,正是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上海课程领  相似文献   

3.
<正>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课改的核  相似文献   

4.
摭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由学校内部人士参与决策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课程改革走向多元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了一种崭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其中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力度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Z2):12-13
"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是长宁区教育局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改革计划提出的一项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2009年9月,我们首先在区域内7所试点学校开展"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课程活动实施两年多来,已从7所学校的试点研究发展到全区25所小学全面实施。学校特色课程编制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在长宁召开"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现场会。9月,全市各区都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快乐活动日"课程改革,长宁学校特色化课程改革的经验得以在全市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落到学校发展的层面积极推动。做好推进工作自然会涉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工具问题。这些年,我们确立了一个重要主题,即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便于实践操作,我概括为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二三",表明我们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推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时,要把握好六个关键方面。"一"是建立一种信念要将课程改革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小学依托北京市"遨游计划"课改项目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以"四季课程"为特色的整体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四季课程"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针对综合实践课程提出的一种创新性实施模式;另一方面,它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在课程实践层面的具体化,是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性推进,包括了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课时、改革学业等方面。一、改革"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初步形成了我校课程建设的蓝图及课程结构(图1)。并提出了三级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即落实建设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0.
学校考试指学校内部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自行编制并主持实施的各种考试.它是检查、改进学校教学以及督导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与学生"学"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调节和促进作用.但,调查发现,学校考试改革的滞后几乎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已经严重束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要更新学校考试理念,积极进行学校考试改革,力求达到"六性".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第八次课程改革将课程分为"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基本上就是指"校本课程",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课题,倍受人们的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课程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2.
易晓明 《广西教育》2014,(25):48-48
正"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主阵地,学习"和美",研究"和美",践行"和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探索了一系列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一、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内涵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课程改革在各个学校的执行层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不够、采取的措施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针对课程改革存在的"忙""盲""茫"问题,探寻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走向深入的今天,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也日趋丰富和成熟,各学校的特色课程真可谓百花齐放,兰州市水车园小学就拥有诸多的特色课程。学校的"6S"教育课程、实践体验课程、特长发展课程等已成为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其中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更加引人关注,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5.
吴宏  甄金凤 《教书育人》2012,(34):12-13
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和教育领袖,校长的角色认知和责任的达成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行为与课程改革的成效。改变校长对自身的角色"无认知"和责任的"不自觉"的状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校长仍然将自己定位为学校的管理者,这种责任角色认知的缺失,会导致我国课程改革进度的缓慢,许多课程理念无法落实,出现课程政策执行不力,实践课程为检查而应付等问题。那么,如果说对学校事务的管理职责体现了校长的行政权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蓝青小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来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向,注重学生素养本位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肯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中也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校一直以来注重课程文化建设,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一、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上,我校着力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进一步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二次选择和适度开发,以学科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改革重点,借助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互作用,发挥课程的统领功能,继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实验,着重"以校为本",初步建构符合初中特点与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对职教内容进行了改革,体现了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经验,加快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对完成"能力为本位"、"市场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职教课程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