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保持生态平衡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是养成生态道德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期。农村小学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就能有效地提升学校师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等良好行为。这种就地取材、贴近现实生活与师生实际、知行统一的生态道德教育,确是一种既经济便利又实在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供同类小学开展同类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创新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秋元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4-15
什么是生态道德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属于人类的道德范畴。人类应该树立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的权利观 ,以及不仅对他人、对社会 ,而且包括其他生命形式自然存在物承担责任的义务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已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 ,要使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态课程标准》 ,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 ,使…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包括生态道德认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要素。心理学家伊扎得曾指出,情绪情感“是一个动机系统,一个人格过程,这个人格过程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情感是人生命态度状况的重要表征,它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着人的一切交往行为中。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生态道德情感的激发为核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与环境同处一个发展系统,人们只有激活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道德情感的唤醒,  相似文献   

5.
构建道德教育模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道德由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切入、内化、外化三阶段的道德教育模式,并就这一模式提出了发展认知、以知导行;培养情感、以情促行;锻炼意志、以意助行;注重实践、培养习惯等四点具体实施要领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蓬勃发展 ,不但将变革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 ,而且会产生新的生活方式 ,形成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国家努力倡导和实施以德治国 ,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站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 ,切实关注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德育问题。一、高科技推动道德进步人类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都使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进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社会改造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小松 《辅导员》2013,(12):32-33
<正>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灵深处的道德资源.一、生态德育的含义及模式所谓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和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五个基本的环节,即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校在“十五”期间研究的课题是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明显提高,并总结出一些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教学仍局限于教师、教材、教室的狭小范围,信息技术仍主要作为演示工具,替代教师的部分讲授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反思道德教育,就是要对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心灵拷问”,这正是道德教育首先要改造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与其传播特点,对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作出简要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就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隐性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在实践中也是师生普遍认为的难点内容。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作为语文素养重要标志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备受师生重视。"阅读—写作"一体化模式是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体验模式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是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合自身实际,在分析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断裂的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认真探讨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以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道德教育的问题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层面的讨论已非新鲜之闻,多年来一直是教育的隐痛之一,归于一点就是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生态体验模式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是陕西师大附中结合自身实际.在分析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研究道德教育实效性策略,以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源之一就在于人们生态道德意识的缺失。因而,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道德发展正处在"他律"向"自律"的转化阶段,中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试图通过构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即时互动模式、信息平台模式和主题活动模式,并使这3种模式有机结合,以便达到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三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中,我们要紧密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方式,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参与机制,完善整合机制,同时要做好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密切联系孩子家长、努力挖掘社区资源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开放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探究式"阅读模式,包括课堂与课外两部分,是实现英语阅读技能自动化及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平台。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重视大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对大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并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英语思维的特点,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