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4条龙,将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两条龙成了真飞起来之后,他便一夜成名,整个亚洲都轰动起来了,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都知道了“张僧繇”这个名字。张僧繇的家门口顿时成了“大市场”,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在门外,想见见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只神奇的画笔。张僧繇召开了一个紧急家庭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开设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博物馆。由于想看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支神奇的画笔的人源源不断,门票收入越来越多,渐渐地,张家的钱简直堆成了山,张僧繇开始过起穿金戴银、山珍海味的生活,成天吃喝玩乐,再也不愿…  相似文献   

2.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一座寺院请大画家张僧繇为空白的院墙画壁画。嗬,原来画的是四条飞舞的龙。  相似文献   

3.
画龙点睛     
《双语学习》2011,(5):18-19
南北朝时期,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去游玩,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都没有画眼睛。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有个著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生动逼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梁武帝时修建的许多寺院都请他去作画。相传,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一条条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的,但他们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有画上眼睛,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据说有一回他在金陵(南京)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但就是没有点睛,众人不解,张僧繇说:“倘若点睛,龙便会破壁而飞。”众人不信,于是画家就挥笔一点,果然倾刻之间两条被点睛的白龙破壁腾空而去。这就是“画龙点睛”一典的由来。后来人们常用该成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于关键处用极其重要之笔点明要旨。  相似文献   

6.
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冠冕一代的大家,他那钩戟利剑森森然的绘画风格,受到历代人们的赞赏。以致在唐代,一个收藏家如果没有其作品,则无颜忝居收藏家之列。据说张僧繇曾在建康(今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却都不点睛。每有人问,他都说如果点睛则会破壁而飞。人们不信,张僧繇只得提笔,先给两条白龙画  相似文献   

7.
空前绝后     
典故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宋·赵佶《宣和画谱》  相似文献   

8.
画龙点睛     
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给大家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  相似文献   

9.
<正>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人都不相信,硬要他画  相似文献   

10.
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我国传统艺术是很讲究艺术辩证法的。书法的疏密、繁简,图画的浓淡、虚实,戏曲的平奇、形神等等,无一不有着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鲁迅不但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湛的研究,而且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从而更增加了他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全面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艺术辩证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一、“画眼睛”和“画灵魂”画眼睛,就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画龙点睛。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东晋画家顾恺之,都曾有过画眼睛的故事。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顾恺之主张绘画“以形写神”,尤其注重画人“点睛”。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厥少,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萧梁时期的大画家张僧繇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他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疏体画法,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而张僧繇本人对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画龙点睛”与“画蛇添足”是常用的两句成语,也是人们评论教师课堂艺术时常用的“行话”。“画龙点睛”来源于梁代画家张僧繇的传说。据传,他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画眼睛。后来他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点上,刚画完,顿时雷电大作,墙壁震破,这龙就飞上天了。“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中  相似文献   

13.
在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画家张僧繇仅仅是"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那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乏神韵的四条龙,转眼就"腾空而去"。可见此间的"点睛之笔"是多么神奇,又是多么需要。如果不是那一笔,四条龙永远不会腾飞,观赏者永远不会感受到张僧繇绘画艺术的真谛。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尽显自己的教学智慧,依据教学进展和教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意境?“意”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主观创造物,“境”是生活或自然的客观形象在作品中的体现,这两者的化合,即意境。因此,分析意境,就要注意,从意方面说,有主观的情、理的因素;从境方面说,有客观的形、神的因素,而且,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两者的解析上,还要把它们综合起来,看看这个有机体的特色何在?风韵何存?意向何往?下面,初步谈谈如何分析意境。一、静观默察产生共鸣先讲个故事。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到湖北荆州观赏张僧繇的画。阎立本第一天来看了看,昂首大笑:这个张僧繇的画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尔尔,虚得其名。因为第一天他刚到,只是  相似文献   

15.
不该点睛     
张僧繇自从给金陵安乐寺的那两条龙点睛之后,麻烦事也就来了。先是梁武帝要判他死刑。当初梁武帝让张僧繇画龙,纯粹是为了“崇饰佛寺”,所以老张画的只能是那四条未曾点睛的死龙。不料老张多喝了几杯闷酒,便卖弄起本事,夸口说什么“点之则飞去矣”。后来被人将了一军,碍于脸面,  相似文献   

16.
生:《金色的鱼钩》结尾一句写“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说这叫点晴之笔,为什么称作“点睛”呢? 师:这个说法出自一个典故。我国梁朝有位画家叫张僧繇,擅长画龙,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都不点眼睛,人们  相似文献   

17.
据传,南朝梁代著名画家张僧繇曾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画眼睛,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上眼睛,龙便会飞走。”人们不信,张僧繇便提笔给壁上的龙点上眼睛,刚点完,便见电光一闪,雷声大作,接着是霹雳一声,几条龙腾飞而去,一瞬间就没了踪影。这神话式的传说,便是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画龙要点睛,写文章也一样,要给文章拟  相似文献   

18.
生:《金色的鱼钩》结尾一句写“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说这叫点睛之笔,为什么称作“点睛”呢? 师:这个说法出自一个典故。我国梁朝有位画家叫张僧繇,擅长画龙,他在金陵安乐寺  相似文献   

19.
《神异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僧繇常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  相似文献   

20.
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载唐人阎立本观摩张僧繇画迹事,颇发人兴味。“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得虚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高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张僧繇南朝梁人,早于阎立本约百年,自是画坛高手,一代名师。阎立本不盲信盲从,必亲历为验。第一天观摩,得出“定得虚名”的印象;第二天看出了味道,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