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领悟新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猜纽扣”的游戏好吗?(教师伸出各攥有纽扣的两只手)你们能猜出我两只手里一共有多少颗纽扣?(学生可能会乱猜)要想准确猜出两手共有多少颗纽扣容易吗?怎样才能迅速猜到?(学生可能会说给我们条件)老师告诉你一个条件,右手比左手多3颗,现在能猜到两手共有多少个纽扣了吧?(学生会要求再给一个条件)好!那就再给你们一个条件,看谁猜得又快又对。我左手有5个纽扣。(学生猜出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要求两手一共有多少颗纽扣,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少年闰土》。在教学“看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把老师“问倒”了,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幸学习了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教学中,薛老师用“猜”的方法进行了生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朦胧”一词的教学印象尤为探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引发了笔者许多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猜”,猜出不同,猜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幸学习了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教学中,薛老师用“猜”的方法进行了生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朦胧”一词的教学印象尤为探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引发了笔者许多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猜”,猜出不同,猜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5.
编辑老师:读了贵刊2O03年第六期《抓住一切教育时机鼓励学生表现真我》一文,我深为作者表现出的教育机智,体现出的超前教育观念所折服,作者的一些做法我非常赞同:“学生的思维火花应得到保护,学生敢于小说大师的作品挑战的精神非常难得”,并抓住了“最近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因与家长发生矛盾差点儿走上轻生的道路,一直想在保护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教育,现在正是教育的良机”。不过,我觉得有些话要说:我认为应该弄明白雨果的《“诺曼底”遇难记》所要表达的、要让人领悟的是什么?难道仅仅的是否保存生命的问题吗?我以为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是人…  相似文献   

6.
老师知道学生想什么,缺什么,喜欢什么,学习困难在那里吗?笔者组织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题为“我们喜欢老师怎样做?”的文章,现整理出来,供老师们一阅。 1.喜欢老师上课有启发性、有幽默感 有的老师上课很“神”,挺幽默,使我们笑口常开,在欢乐声中学会了深奥的知识,听这种课是一种享受,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喜欢老师讲课太刻板,老一个调子、一个模式、一副没有表情的样子。上这种课,我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在盼望下课铃中度过45分钟,既学不到什么东西,又使人疲倦、厌烦。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望三(1)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有位老师上《敬礼!亲爱的老师》,在大谈教师是“园丁”、“红烛”、“工程师”之后,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地尊敬老师。在剩下的几分钟作业时间里,有位学生提议:“老师,教师节快到了,让大家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吧!”这位老师回答:“课堂上没有时间了,市场上精  相似文献   

9.
“老师,我们王老师上课时,从不点名发言,他要我们自由发言,而且每个问题有四个人发言后,他才会讲下一个问题。”“老师,王老师上课前会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演讲。”刚下课,学生就围着我,给我提建议,那势头在暗示  相似文献   

10.
郑先伟 《湖南教育》2005,(18):36-37
我在教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时,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然后,学生用10分钟相互交流、老师用5分钟总结;随后,10分钟解决“想一想”、10分钟“做一做”,最后5分钟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但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法,从而改变了我的教学计…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 ̄53页。教学过程一、猜:回忆观察方法师:(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这是老师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提示,如学生猜10个,教师说“:猜多了”,学生猜1个,教师说“猜少了”。)师:猜对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生:(片刻后)猜不出来。师:是啊,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吧,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就算你们猜对了,应战吗?生:应战!师…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听一位老师教学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当学生通过跳读理清小说情节之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语言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怎样一个人。应该说,面对台下数千名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相当“给面子”的,一点也不怯场。先是放声朗读,再是讨论交流,接着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3.
牛玉娟 《河北教育》2009,(12):47-48
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喂,您是牛老师吗?”“我是您的学生,能猜出我是谁吗?”我仔细地辨别看声音,希望从记忆的深处找到答案,但几次都没有猜中。  相似文献   

14.
黄颖   《广西教育》2013,(41):18-19
最近,在我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时、分的认识》,教学“分”时,提问学生:“一分钟有多长呢?”学生举手回答“1分钟有钟面那么长”“1分钟有人的脸那么长”……老师一下子懵了,不知如何处理才好。  相似文献   

15.
“老师,我不赞成这样的结尾,要是我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决不选择与船一起消亡,我想给雨果的这篇小说另续一个结尾。”还差五分钟下课了,在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完课文主人公的可贵精神品质后,最爱动脑筋的高伟嘉同学站了起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不久前优秀实验教师观摩课上我遇到的一个场景,小说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是世界著名小说家雨果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海船触礁救出船上顾客,自己也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却不忍丢下与其共同奋斗了十几年的“诺曼底号”航船,最终选择了与心爱的航船同生死共…  相似文献   

16.
“语综合性学习”开拓了语学习的新领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因而学生有了极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会给老师一个惊喜,但开放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只“作壁上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活动作个开场白和小结外,其余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7.
2002年3月2日,在济南有幸听了赵志祥老师执教的《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感触颇深。整堂课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 一、课堂上充满爱意 1.绝顶聪明——特别聪明——非常聪明 “如果你能根据第一个条件猜出答案,那你就是绝顶聪明;如果你根据第二个条件能猜出答案,那你就是特别聪明;如果你根据第三个条件也能猜出答案,那你就是非常聪明。”根据第三个条件猜出答案都是非常聪明,哪还有哪个孩子不聪明?还有哪个孩子不想试一试呢?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剪好一个“囍”字需要3分钟,现在老师需要剪10个“囍”字,每剪好一个后他都会休息1分钟。那么他要剪好10个“囍”字要用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画出一张示意图(如下图),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从下图可知,老师每剪完一个“囍”字就会休息1分钟,剪一个“囍”字所花的3分钟与休息的1分钟一一对应,直到剪完第9个“囍”字之后休息1分钟,这里所需要的时间列算式为3×9+1×9=36 (分钟),  相似文献   

19.
半分钟开场白 有一个语文老师把喜欢读我小说的同学称为“稀饭”,取沈石溪“溪”字的谐音,“稀饭”者,“溪饭”也,以对应“粉丝”。 我也不是吃干饭的,我也喜欢喝稀饭。广大“稀饭”们,你们好!  相似文献   

20.
【活动设计】活动(一):猜想引入教师举起一个长方形框架,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将会拉成什么图形?你们能猜出它的面积吗?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教师指出:为了准确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引入新课。活动(二):猜测公式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方格图(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在方格图中去。教师指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