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旭娟 《考试周刊》2009,(36):63-64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北宋杰出词人苏轼左迁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充黄州团练副使时创作的一首词,原题是“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借物喻人、写法独特的好作品。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闲时吟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脑中耳畔萦绕几首较熟悉的古曲,或许传达着同样的意味,试用古曲戏赏,希望一窥集佛儒道于一身的苏轼。  相似文献   

3.
4.
李秀娥 《现代语文》2007,(4):117-117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夜所作的一首浪漫主义咏月词。作时为密州太守,政治处境的失意和与其弟苏辙的别离,使作中秋对月,顿生伤感之情,但生性豪放,胸襟豁达的词人并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由问月到赏月,从天上到人间,流露出了作超然达观的思想,抒发了对人生无限的热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相似文献   

6.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  相似文献   

7.
朱诵玉 《学语文》2008,(1):37-37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几经沉浮。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磨难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劫后余生的东坡对仕途早已厌倦,对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了。  相似文献   

8.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相似文献   

9.
历来.文学史研究的“槛内人”和“槛外人”多将苏轼目为豪放词的代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将其词作笼统地称为豪放也并不符合实际。苏轼在词的写作上是个多面手.不仅在多种体式上能够出入自如.在词的风格上也几乎是“面面俱到”。既有豪放的“大江东去”。也有缠绵的“多情却被无情恼”;既有深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相似文献   

10.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平各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吧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的风清,如此良夜何?”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创了豪放一派,自成一家,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语文知识》2003,(11):46-4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采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1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中秋词。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41岁,当时任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苏轼于宋神宗四年(1070年)至神宗七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一向被认为是反映作者在经历宦海风波后的一种消极遁世思想。本文却认为它表现的是作者在经过痛苦的反思后超然于世,豁达放任,不向命运低头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牛、李(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之争。再加上他个性孤介,一直沉沦下僚。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三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漂泊异乡。这些方面都促成了李商隐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所以“,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7.
《西江月.梅花》是苏轼为纪念他的侍妾王朝云而作。这首词以花喻人,含蓄空灵。通过描写岭南梅花特有的形状特点,写出了王朝云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表达了词人对这位与自己患难与共、心心相通的红颜知己深深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美酒需要用心去品尝,去回味,去细嚼.读优美的文章何尝不是如此呢?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本人感觉亦然,似有一种置身其中的快感,细读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资料,各位老师都谈出了独特的见解,不由引起了笔者对此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唤起大家更多的品鉴美文.  相似文献   

19.
任旭娟 《考试周刊》2010,(44):17-18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20.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是苏轼贬黄州后于元丰六年(1083)写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