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赟 《教书育人》2010,(5):69-69
为了增加学生的名言积累,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在黑板上写下一条名言(我让学生积累名言一般都是分主题进行的,比如“珍惜时间”方面的,“读书重要性”方面的,“勤奋好学”方面的,一般一周之内的名言都围绕同一主题),并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给他们解释,然后再要求他们背诵。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出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开师生畏惧作文的情结。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树创作文的美好形象。两年前,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作文,寻求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实验之初,恰逢《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的探索吹来了强劲的东风,“课标”对作文的精当阐释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两年多的探索实验是否让学生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呢。作文在他们的心目中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了呢?学生的家长到底对孩子的作文有些什么认识呢?为此,我特邀了两位家长、三位学生,与他们进行一番交流对话。他们那朴实真切的话语似和煦的春风抚慰着我的心灵,让我释怀。  相似文献   

3.
在1999年全国青少年“雏鹰杯”作文书画大赛中,我班学生李庆学《升旗仪式》获得作文三等奖,田晓亮的《我的奶奶》获得作文优秀奖。高兴之余,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他们的作文获奖的关键:一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二是本入近几年加强对作文教学的工作,加强对学生作文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结果。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良好的愿望。而现实要求我们省时高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如何使语文教学跨上高效,科学运转的轨道。大量事实证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本领,这是人所共…  相似文献   

4.
源起——切合教材课标要求 开学第一课,照例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学期学生要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可是每天有三门学科的作业,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文氛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使他们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呢?  相似文献   

5.
“烦死啦!又是作文课!”这是我在上习作课时经常听到身边的学生发出的感言。我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于是,每次习作课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看得过去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看《作文大全》等现成的作文书,然后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样本,  相似文献   

6.
一个老师教《琥珀》这课,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从一个琥珀推到一万年以前的情况呢?”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要他们读书、思考,准备讨论。学生举手的只有三、四个。其中一个学生从头到尾概括地讲了一遍,显然没有达到要求。接着教师说:“这个问题比较困难,要仔细读书,要多动脑  相似文献   

7.
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精彩的作文指导课。作文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观看三位同学劝阻猎人打鸟的现场表演,结合《鸟是人类的朋友》的资料(课上发放),写一篇作文。课上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注重启发,让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你为谁读书?     
上初二的儿子刚学完一篇《为中华崛起读书》的课文,教师依葫芦画瓢,要求同学们也写一篇《我为XX读书》的作文。儿子告诉我,班里同学的读书观五花八门:有写为家长读书者,有写为将来找个漂亮女孩读书者,有为考大学读书者……儿子写的是《我为生存而读书》。我认可了儿子的读书观,也未贬低他的同学那些并不“高尚”的读书观。作文者,实话实说也,何必“低俗”时却伪装“崇高”?几天后,儿子大呼上当,说老爸的话不可轻信,原因是凡庸俗的读书观,不论行文如何入情入理,一律给了不及格。教师要求大家写成“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参加区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准备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次难忘的事》作文。课前,我认真设计教案,对这节课充满信心。在本校试上这一课时,我先是范文引路,指导作文选材、讲写法,接着让学生当场写作,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场点评。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江苏省青年教师作文教学优质课。听课期间.我曾不止一次地为青年教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能所折服,也曾不止一次的听到不绝于耳的掌声。记忆犹深的还是那节《风筝》的习作指导。课上,教者为学生设计了“风筝推销”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在推销时能结合风筝的历史、特点、作用等方面介绍本公司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那天,我给学生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结束讲课前,像以往那样,我微笑着问学生:“大家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似文献   

13.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5.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作文的“原动力”,从中学生某些心理特征出发,我作了如下的尝试。一、捕捉学生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兴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他们比较活跃,易激动,富于正义感。87年《巴山文艺》刊载了我的诗作《长江漂流壮歌》,但却署错了姓名,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了反响。我抓住这个最佳心理契机,布置学生写了系列作文三篇。一要求给编辑部写一封信,询  相似文献   

17.
记得第一次上《可能性》这课,有个孩子天真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不像数学课!”令我哭笑不得,但更让我深思:数学课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领域“概率与统计”中的内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区分“可  相似文献   

1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古代虽然没有语文课,但这却是讲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经典概括。如果我们加以仔细理解,其也道出了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与搞好写作的互动关系。记得我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上小学时,教我语文的是一位对学生要求极严的张老师。他为了使我们多读书,给我们组织了语文课外小组,指导我们在学好语文课的基础上,读课外书籍,当时我看了《董存瑞的故事》《卓娅和舒拉》《列宁的青少年时代》等书,见到好的句子就抄在笔记本上,在作文中尽量应用。现在我还记得我的作文《我的理想》《春…  相似文献   

19.
星语心愿     
编辑老师:我是宜春市三小的一名语文老师,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13年,与《小星星》也结识很久了。这本杂志办得很好,我们班每位同学都订阅了。每一次把书发下去后,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一年级时,我读给学生听,慢慢地我让认字多的学生来读,孩子们的读书兴致非常高,有时候,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够。现在我的学生已经读三年级了,开始学写作文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鼓励学生给《小星星》投稿。我可以想象到学生的作文如果出现在《小星星》杂志上,他们的心情将是如何的激动,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努力把作文写好。星语心愿$江西省宜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大面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近几年来,我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凭借《小学作文》实验教材,认真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成效较为明显。我的做法是:一、找准仿效范例,引导学生作文每个学期,《小学作文》均安排了30次训练。每次训练一般都安排了一、两篇范文,有的还有三、四篇。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训练的“内容”、“要求”,面向多数同学,去找准最切合实际的“范文”,使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如做五年级上学期《小学作文》训练4,供学习的例文有两篇,我选用了范文(一):读《落花生》。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他们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