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CEPA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旨在加强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CEPA计划,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升到制度化建设层面。CEPA签订后,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它必然要求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制度化合作的机制。这一新机制一旦建立,将会极大地促进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是协调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双循环的联通桥梁、是助力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是畅通国外高等教育大循环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临国际化教育需求增长与本土国际化教育供应不足、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不畅与国内高等教育大循环参与不足、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间的内部要素流动不畅,办学面临制度两难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发展应当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为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创造良好条件、以国际教育示范区为标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提升本土国际化水平、立足本土需求,提升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CEPA条件下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合作目标、合作的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合作方式三个方面,探讨CEPA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敏  黄腾 《科教导刊》2019,(11):5-6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强化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这些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的构建,作者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入手,对其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希望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欧盟与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异同的基础上,归纳阐述欧盟经验对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意义:建立健全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合作目标,组织实施多样化的合作计划;遵循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设法保持好合作中趋同与多样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2021年,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大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圆桌对话”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从方向引领、战略抉择、价值审视、经验共享、学理透析和实证取向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陈晨 《华章》2011,(25)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改革开放后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原因和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中国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队伍的进程.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的特殊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非洲大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分析了近30年来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四次有益探索,提出了粤港澳合作是新时期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新突破口的观点;并结合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分析了三地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应当由目前的自发松散状态上升到制度化层面,以形成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台海两岸积极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宏观运作体制上具有相同之处,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等因素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基础;但在两岸交流与合作实践中,仍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壁垒。为此,文章主张两岸高等教育应密切合作,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来考量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化,并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展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马来西亚渊源颇深,文化与教育存在一定共通性,这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先天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化,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呈现繁荣发展之势。总体上,双方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路径主要包括留学生的境外消费、国际合作项目、以政府部门间合作为纽带的高等教育合作和以民间交流活动为纽带的高等教育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层面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粤港澳职业教育也应在大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容的完善和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与示范拥有重要价值。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为此,应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契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围绕意识层面、规划层面、制度层面、进程层面、运行层面进行探索,实现新时代三地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展望庆回归专稿吴福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广东藉着地理、人缘和文化上与香港关系密切的优势,在发展粤港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比起内地高校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香港“九七”回...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与大陆两地的教育合作办学经历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在引进香港优质专业、课程、教师等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学科专业设置存在局限,自主招生、单文凭发放增加了教学质量保障的难度,合作办学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鉴于两地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关系的密切,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必然成为两地合作发展的突破口.今后两地应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利用地缘优势,加强深港合作,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加强国家宏现调控,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保证合作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从对外汉语教育、留学生规模、招生专业三方面对云南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进行梳理,阐述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澳门地区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受地域狭小、资源缺乏等方面的影响,澳门高等教育更加需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文章对粤澳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人员流动、课程、科研、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走向独立,新兴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并通过不断地改革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容、层次、机构、体系改革、教育质量、师资、国际合作等方面,使读者对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有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姜雪梅  任雪莲 《文教资料》2010,(11):115-117
泰国作为东亚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汉语教学、合作办学、留学互访、机构成立等方面,两国开展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结果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高等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具备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有利条件,但在留学生培养、教育质量保障、学术成果国际交流以及教育智库建设等方面也存在限制性因素。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情况,提出双方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路径:一是推进留学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全面扩大对外交流,开展多样化合作办学;四是畅通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渠道,发展新型教育智库。  相似文献   

20.
区域形成是自然生成与主动建构的过程,适当的区域约束力是“最有效”的且是成就“最有用”区域的关键。作为“最有效”的区域约束力,行政约束力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至关重要,体现在政策制度上,既要有着眼于统筹与统一的制度强约束力,又要有衔接与对接的制度中约束力,而自愿与自主的制度弱约束力也必不可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政策制度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尤其在元政策制度和基本政策制度的供给方面比较充分和有力,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亟须加强具体政策制度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