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初三物理《电学》部分中 ,电路的连接是一个重点内容 ,也是一个难点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 ,我逐渐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都能准确地连接好电路 ,效果较好。1 电路连接的总原则1 1 串联电路是按元件顺序一个元件接一个元件依次连接下去。并联电路中 ,按一条支路一条支路连接下去 ,连接每一条支路时 ,按一个元件接一个元件依次连接。1 2 电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电流表当成一般元件连 ,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到电路全部连接好后 ,最后连。1 3 电源两极只允许接一根线 ,导线不交叉。1 4 先设计电路 ,再根据…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中的电路内容,是该门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而电路是电学部分的基本内容,对电路的学习可分为三个部分:电路图、电路的实际连接、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后几课“导体和绝缘体”、“暗盒里的电路”等都是建立在本课知识基础上,以电路为凭借,用电路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见,学好本课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学习非常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亮小电珠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是: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  相似文献   

4.
在《恒定电流》一章的教学中,电路实物图的连接,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这些年的高考几乎年年有题。同时它又是这一部分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同学感到电路实物图的连接摸不着规律,难于掌握;教师也感到不好教,往往费了很大的劲,花了很多的时间,效果都不很理想。这些年来,我在教学中试着采用幻灯辅助连接电路实物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供老师们在教  相似文献   

5.
电路的学习是整个电学的基础,也是初三物理的重点内容,实物图的连接,电路图的画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起来比较困难,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数字”处理的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电路元件都有接线柱,因此在连接电路或者画电路图时,每个接线柱上都标上“数字”,然后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实物图或者画出电路图,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6.
鲁智娟 《学子》2015,(6):42-43
"串联"是物理电学方面的一个名词,是指一种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元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方法上,每册教材的字、词、句、段、篇的编排都是循序渐进,内容上是息息相关的。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也是各成一个主题,每个单元的每篇课文也互相关联,这就像顺次连接的串联电路一样,一个个电路元件逐个顺次相连接,语文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7.
电路连接及其故障的分析是电学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有:正确使用电表、滑动变阻器;根据电路要求判断连接情况;根据电路中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根据电路连接方式的要求确定电路中开关的状态;会进行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会根据要求设  相似文献   

8.
实际教学中追求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直觉来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所谓直觉,就是不经过具体的逻辑推理,直接根据电路图的形状,迅速准确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方法.要形成良好的电路识别直觉,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加工,也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通过"重现电路"的方法,来培养这一良好直觉.  相似文献   

9.
中师物理《电流和电路》的教学中,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计算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往往分不清复杂电路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为此,教师在教好电流强度、电压、电阻概念、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教给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因为,只有弄清楚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才能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各物理量的计算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追踪分析的方法,即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沿电路而流入电源负极之  相似文献   

10.
正实际教学中追求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直觉来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所谓直觉,就是不经过具体的逻辑推理,直接根据电路图的形状,迅速准确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方法.要形成良好的电路识别直觉,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加工,也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通过"重现电路"的方法,来培养这一良好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