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教育》2012,(1):6-12
2011年11月7日,在国内不少纸质媒体上,上海市广灵路附近的一家莫泰168连锁酒店成了头版主打图片。 与图片相关的新闻称,上海20多名稚气未脱的女中学生,因为零花钱不够,又不愿意通过工作赚钱,走进这家连锁酒店,成为卖淫女。这20多人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9所学校,大都未满18岁,其中2人未满14岁。  相似文献   

2.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既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又要关注国家需求及其发展,应致力于二者之间的平衡,而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中国教育研究应从中国现实及其传统出发,为培养"中国人"服务,而不可从某种抽象观念出发,为培养一般意义上的"人"服务。为此,中国教育研究应走出对"现代性想象"的迷恋,重构"中国式愿景",应强调"文明自觉"而非现今颇为流行的"文化自觉",应重返"古今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领导科学的发展应该服从于、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从于、服务于国家的发展、稳定和长治久安。领导科学必须走进领导实践。由此,阐述了现阶段领导科学应重点研究社会稳定、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中的领导问题及领导人才问题。同时提出要加强领导研究队伍建设,改进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妇女在封建家长制的男权社会里只是一个陪衬,她们只能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因此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经坎坷,但正是不同时代有识之士的呐喊,才使得妇女的教育问题举步维艰地前进着,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和范围,更新了研究视角和方法,发表、出版了可观的论著,尤其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女子教育专项研究等方面出现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熊贤君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女子教育占中国人口一半的女子教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道德、不人道;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女子解放”、“男女平权”、“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等口号深入人心,女子教育却出现了另一种偏颇,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经历了奠基、定型、繁茂、拓展、转换等时期。女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夫权社会的需要,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种以道德教育为主的生存教育。古代女子教育阻碍了妇女站到历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9.
任何作文题都涉及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高考作文备受社会关注,更要注意价值取向的意义,它关系到教育的精神追求,不能误导学生为了创新而猎奇逐异,为了出名而哗众取宠.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生,参与社会变革,表达真情实感,张扬理想主义.倡导说真话、抒真情,倡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取材,表达健康、朴素、清新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子警察教育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市公安局女检查员之设;1930年,擅开风气之先的浙江省警官学校率先在警官教育中招收女生;后在内政部的再三敦促下,女子警察教育在各地陆续开展起来。女子警察教育的兴起,是中国警察教育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仍存在地方各自为政、封建色彩浓厚、生源不足等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土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大力开办教会学校。文章介绍了我国在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后来开办女子高等教育,派遣女子学生到国外留学等活动,简单分析了女子教育对当时国内社会上一些陈旧封建现象的影响。这表明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女子起初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大改变了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女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开办了一系列的女学堂。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2011,(23):26
"关心女子的命运就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女子的改善就是关心国民的改造,也是关心社会改造的使命和重要的开端",当年陶行知先生关于女子教育的一句朴素的话语至今仍被奉为教育的"真谛"。为纪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27至28日,由中国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学东渐、救国图强的背景中,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无到有,最终在学制中正式确定下来。女子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教育权利。中国自清末到民国几次学制变革直接体现了女子逐渐取得平等权利的艰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任春艳在《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宣传,给中国近代思想界以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女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2012,(1):7-12
2011年11月7日,在国内不少纸质媒体上,上海市广灵路附近的一家莫泰168连锁酒店成了头版主打图片。与图片相关的新闻称,上海20多名稚气未脱的女中学生,因为零花钱不够,又不愿意通过工作赚钱,走进这家连锁酒店,成为卖淫女。这20多人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9所学校,大都未满18岁,其中2人未满14岁。  相似文献   

18.
晚清是中国女子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当时来华外国人见证了这一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空间基本囿于家庭,学校教育与女性无缘,她们主要在家学习相夫教子所需的道德与生活技能。随着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传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开始以各种形式接受新式教育,学习内容突破了“家庭”的范畴,尝试走向社会。这些通过“异域之眼”留下的记录为我们审视晚清时期中国的女子教育提供了新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广芬 《教育研究》2006,27(11):73-79
中国女子学校产生、发展、消亡、复兴的历史,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对“女子要不要受教育”以及“女子受怎样的教育”这两大焦点问题的探究与实践。人们对女子学校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完整的过程,凸显出妇女观念从外在的、强调功利的工具性取向转变为内在的、张扬女性主体性的价值性取向,标志着人们正从一个封闭的单向思维模式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视域向开放的、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一发展变化,女子教育发展的使命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向何处去——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问题。教育学学科问题的产生是有历史渊源的,构建学科体系一直是教育研究者的一种向往,但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将日常语言的教育学作为学科教育学的含义是舒缓学科焦虑的一种途径。为了研究真正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可以借助任何学科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