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走向分析近两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背诵默写;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诵读、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问答题四种形式。一般来说,背诵、默写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理解常用实词、虚词以解释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以选择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对文章写作特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004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则将在基本保持前两年题型的基础上,力求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实验区的中考文言文命题材料已突破教材限制,逐步走向课外。这种改变更强调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使学生从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狭窄视野中解脱出来,真正形成文言语感,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复习迎考时必须调整策略,改变传统文言文复习思路,由单纯识记、积累、理解逐步转变到归纳整理、注重联系上来,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考查方向根据课标精神,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方向是掌握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  相似文献   

3.
王芳 《考试》2003,(12):6-8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始题量由往年的8道、7道定为了6道,赋分由18分增到20分,占总分的13.3%。这类题目做得怎样,事关高考成败,因此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特点作些分析,进而寻找应试对策很有必要。下面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作了微小的调整,即第1卷减少一个小题,第Ⅱ卷增加翻译题分值。尽管调整幅度不大,但对广大考生来说,难度有所提高,能力测试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高考文言文阅读均采用“四选一”的单一选择题形式。若能仔细琢磨其规律,无疑会为解题寻求到相应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应试训练,将不失为提高考试成绩行之有效的“捷径”。以下几步仅供考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纵观一些省市2003年的中考试卷,大语文观和《语文课程标准》有效地渗透所带来的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令人欣喜,而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种种失误也让人感到遗憾。为了使学生少犯类似错误,有效地备战中考,笔者依据2003年中考命题特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精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分比重较大,往往左右着考生的命运,“一言不慎,全盘皆输”。在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下,我们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卷面提供的解题信息,形成最优的解题技巧,“曲径通幽”,从而得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近两年,中考言阅读的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与新课标的对接度逐渐提高。归纳其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笔者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地的60多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命题情况的分析,对2008年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作如下预测:一、分值继续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最高的为兰州市,分值为23分(两个文段),最低的为6分,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为14.6分。比2006年的平均分值高出1.5分。文言文分值的这种上升态势,与有关人士呼吁加强文言文教学是非常合拍的。二、选材呈"内""外"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相似文献   

12.
(一)与朱元思书 凤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白宫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的分数比例一般占40%-50%,这说明阅读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测试板块。中考语文试卷,几乎是由“读”“写”两大部分“平分秋色”。因此,我们除了平时应努力训练强化自己的阅读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履,遂还之,不肯复取。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 1— 6题。唐震字景实 ,会稽人。少居乡 ,介然不苟交 ,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 ,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震内牒箧中 ,已而干政 ,震取牒还之 ,封题未启 ,其人大。后为他官 ,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 ,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 ① 尹京 ,恃贾似道势 ,甚骄蹇 ,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震力辩其非 ,说友争之不得 ,上其事刑部 ,卒是震议。六年 ,江东大旱 ,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 ,蠲 ②其租赋 ,令坊置一吏 ,籍其户 ,劝富人分粟 ,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 ,辄为具奏复其身 ,吏感其诚 ,事为尽力 …  相似文献   

16.
刘浩 《中学文科》2004,(3):43-43
2004年是全面使用新大纲、新教材进行中考的一年,为了更好地体现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推进课程改革,2004年中考考纲作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1)主人·怪____________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3)遂·成大学_____________(4)时人畏··服之如是_____________2.说出下列句子属于古汉语哪种句式?(1)资给…  相似文献   

18.
<正>【考点综述】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板块,许多考生都把它视为"难点",并为之失分。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5—8小题,分值在20—23分,约占总分值的18%—20%。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美的浅易古文片段。主要检测内容包括:(1)文言实词的理解;(2)文言虚词的理解;(3)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4)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言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描述:纵观历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有以下考点:1.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的考查;2.文言句义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理解的考查;3.文言文朗读方法的考查;4.精彩段落初步赏析的考查;5.开放探究题的考查。  相似文献   

20.
一、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