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忠义观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封建正史忠义观念强调的是道德准则本身的价值,封建统治者将其上升到天理伦常的高度来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氛围,但是,又有许多正统思想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是与其多元的思想来源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侠从先秦开始,就一直在诸多史书、子书中备受关注,但是而后侠却逐渐走出史传写实,转向文人诗歌、传奇小说中大放异彩。该文将从社会、历史、文学等角度探究侠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导致如何没落史传文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封建正统史学,作为封建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除了理所当然要受到封建经济基础的影响外,还更多地受到封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完善程度,统治思想的确立与否,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它的形成,主要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史学思想的主流;二是史学家自觉地利用史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三是史  相似文献   

5.
佛道思想不同于中国文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但却与儒家思想三足鼎立,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支柱,并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深远影响。人们熟知的李白、王维、刘禹锡、苏轼等都受到过佛道思想的熏陶。南宋江湖诗派诗人叶茵的作品中也带有浓厚的佛道思想色彩。本文就佛道思想对叶茵生活方式及心态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其诗歌中的佛道意味。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相对于封建正统思想,在道德观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价值取向。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有:1、道、墨等非儒家思想的影响;2、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3、文本的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下层文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复仇,是人类古老的习俗与震撼人心的文学主题。在经历了先秦侠义复仇、两汉血亲复仇的历史行程后,歌咏复仇的呼声于魏晋南北朝文人作品中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侠少年”这一意象上,集中体现了文人诗歌繁盛期主体之于功业之念的关注,以及这种关注表现形式的渐趋模式化。由复仇主题及侠文学的角度剖析此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宋代文人对李煜词的接受情况,指出宋人从传统的帝王之道、封建的正统思想、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出发,评价李煜词的接受心理,造成了他们褒扬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而批评其词思想内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姚圣良博士在2014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两汉民间信仰与文学研究"(14BZW042)。民间信仰虽悖于正统文化,但对文学艺术却有促进作用。本课题研究以文人信仰世界为中心,着力探讨先秦两汉民间信仰、文人与文学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作家的思想意识与艺术构思,注重从文学艺术生成层面剖析民间信仰对先秦两汉文学的影响;从文人心态切入,通过比较、分析民间信仰与儒道正统思想对作家人生观的不同影响,揭示先秦两汉文学的浪漫特征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11.
“四大美人”史有其人,而非纯粹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后世文人以“四大美人”为题材所塑造的种种艺术形象,是“四大美人”从历史走向民间并受到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四大美人”的艺术形象、民间传说和史籍记载均有一定出入,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四大美人”的关爱。同时也可看出,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而老百姓却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即美人之美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美人之美能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她们的美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汉末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抗,也给在镇压人民反抗发迹的曹操提供了认识和警惕,他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最早对各种宗教信仰、方术迷信之术采取有效地镇压与限制、利用与改造政策相结合的封建统治者,也给历代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柳宗元的传记、游记、寓言等三类散文中,都蕴含着的侠的意识,通过具有侠的意义的人和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具有正面意义的侠意识,也通过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侠的消极方面的警示。柳宗元对司马迁以来的侠的观念作了道德化、伦理化、政治化的选择和提升,他和许多唐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中国侠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史或法律史的角度来说,儒、侠、盗在性质和意义上均有所区别。时至明代,侠客史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转向:一是"儒侠"与"儒盗"的出现,知识人日趋侠盗化;二是侠、盗之儒者化,其具体的表现则是"侠盗"的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侠、盗大唱赞歌,以及盗贼投身到儒家学者的讲学运动之中;三是侠客与盗贼出现一种互动的症候,即在侠客与盗贼之间,仅仅只有一线之隔。无论是儒者之侠客化乃至盗贼化,抑或盗贼之儒者化,无不都是明代"社会流动"加剧的明证。  相似文献   

15.
侠作为一种精神传统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源,侠与文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鲁迅作为从晚清走出来的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历史中间物”的存在,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大夫的印记,更染近代知识分子的任侠尚气的总体精神风貌,鲁迅之所以与传统有这种斩不断的纠缠,也缘于鲁迅的家庭地域文化背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关羽具有忠义品质,但也有高傲自负的一面。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宗教的不断提升、民间的顶礼膜拜及文学艺术的虚构加工,关羽经历了由人到圣,由圣到神的传奇演变。在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关羽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是基础,统治者的重视是决定力量,宗教、广大民众、封建文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也对关羽形象进行圣化、神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我国古代起,就有它明确的教育目的。从西周到清朝,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是和古代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紧密结合一起的。教师在向青少年进行政治观点、伦理观念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着语言、文学的训陈,青少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礼记·大学篇》就明确地提出要培养“齐家”“治国”的人才,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总目的。语文教学从它的开始,就一直没有脱离过那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选用的教材,经史类主要有《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等,文选类主要有《昭明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等。这些书有的作了一千多年的教材,从内容上说,传播了一整套的儒家思想,是符合千百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培养了封建统治的继承人,因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  相似文献   

18.
侠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自兴起就一直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观念和认知态度。随着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期,侠义思想和侠文学的发展也在唐代步入高潮。众多文人士子在诗文中歌咏"侠",甚至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描写侠义形象的小说。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传世的1400多首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侠"的作品,但诗人长期被认定"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其对侠义精神的认识往往被人忽视。以杜诗为研究基点,试对杜诗中所反映的侠义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豪侠为主人公的作品是唐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中期以前到晚唐以来所塑造的诸多豪侠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闾巷之侠、神异之侠、时代之侠.从这砦形象中,我们可以体察到唐代文人不能割舍的侠客情结:他们把豪侠形象视为平庸人生、卑琐人格和残酷现实的反面,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豪迈的人生境界怀有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其早期创作数量颇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军旅题材。本文试从沈从文的军旅世家身世、早年军旅生涯和近代社会的尚武任侠精神及文人军旅情节来探寻其进行军旅小说创作的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