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花山铜矿床是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脉状矿床.成矿岩体为分异晚期的斜长花岗岩.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成矿元素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银、锌和镉,成矿期可分为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类型: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前人仅对矿区内侵入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缺乏其形成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关系研究。为此,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方面着手得出,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属轻稀土富集型及S型花岗岩,源于壳源,属火山弧造山期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属含矿性岩体,可指导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青城子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并结合搜集整理主要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初步理顺了集中区成矿期,即辽河期沉积成矿期、辽河末期区域变质成矿期、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成矿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扎日尕那地区各地质体含矿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Au等元素在该区成矿的可能性较小,w、sn等高温元素在区内成矿潜力巨大,w元素在大多数地质体中平均值接近或超过其1/2浓幅分位值,变化系数在387.9%以上,在二长花岗岩中达到最大值977.2%。目前已发现w在细晶花岗岩中含量可达1.04×10^-2,在二长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可达4990×10^-6,分别超过其工业品位要求。初步确定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细晶岩脉为w、sn等矿体的可能主要赋存位置(地质体),并指出了今后工作方向和采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位于东昆仑拉陵灶火河中游的含钼花岗岩体,具有典型的岩浆成因特征。通过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形成年龄为228.49±0.84Ma,属印支期。测年结果为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成矿期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与拉陵灶火中游花岗岩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的主要成矿期也应为印支期。因此今后该区的区域找矿方向,应该重点放在与印支期花岗岩岩株有关的铁、铜、钼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锡坪钼铜锡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不同类型围岩蚀变及成规律的研究,认为围岩蚀变属于岩浆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受断裂构造带影响,形成不同的蚀变带,对钼铜锡的富集成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摩洛哥石墨矿很少,在摩洛哥中部片岩中出露有石墨矿矿点出露,为石墨钙质片岩,Sidi bou Othmane是一个重要矿床,由于花岗岩的侵入与地层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地层中炭质变质成石墨赋集成矿。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为以后找矿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陈毓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专家,他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至1998年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八五”期间组织地矿系统第二轮区域成矿规划工作;1999~2004年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系统研究总结全国区域成矿规律。陈毓川院士为我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红花尔基钨钼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带南侧的红花尔基-免渡河隆起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之上。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变质粉砂岩,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岩体顶部的节理裂隙带控制,形态为脉状、复脉状。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红花尔基钨钼矿床成岩和成矿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为早燕山期成矿。矿床的形成与陆陆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所诱发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大毛家洼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分析,反映了成矿受火山机构边缘中-酸性侵入岩体与火山岩层接触带、断裂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浆及其含矿热液,成矿以陆相次火山作用为主;总结了本区成矿要素,并与区域上已知矿床扎木钦、小西沟铅锌矿床进行了类比,说明它们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成矿要素,指导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西里尼西河地区出露的岩体为中细粒正长花岗岩,见花岗斑岩脉,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钼元素土壤异常面积较大,强度较高;地球物理测量工作发现高极化异常区。结合物化探异常,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槽探查证工作,发现多条钼矿体,矿化体呈面状展布,预示该矿体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2.
大青山地区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中心式火山塌陷盆地,从盆地中心向外依次发育多种类型的铀矿化。通过对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火山塌陷盆地的内外接触带是铀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刘举人屯钼矿位于辽西虹螺山~五指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的八家子~钢屯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端,与燕山期虹螺山花岗岩体关系密切,钼矿的成矿母岩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为斑岩型钼矿。  相似文献   

14.
土门金铁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东段的秦岭群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发现区内铁矿床的成因为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金矿则为热液型,并指出了区内的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索虎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R型点群分析和因子分析特征,指出: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在空间上具有水平和垂直分带性,与地质上的蚀变分带基本吻合,即内带为含金构造蚀变带,中带为蚀变碎裂花岗岩,外带为正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同元素组合特征,帮助确定金矿体的赋存位置和剥蚀深度,对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本文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滇东南薄竹山菖蒲塘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薄竹山花岗岩体西南侧,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部分产于泥盆系地层构造发育部位,本文在对典型矿体进行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围岩蚀变及分带、成矿期次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强度与不同围岩蚀变类型的叠加呈正相关性,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解剖,从岩体到围岩将矽卡岩依次划分为三个带:即钙铝榴石—透辉石化带→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进一步查明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为矿化最强烈,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显微研究,将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萤石期→表生期,其中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为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作用呈现了多阶段的特点。结合岩体地球化学、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成果,本次工作总结了薄竹山菖蒲塘矿区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并初步建立成矿模式。该模式对研究区的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0)
文章在系统分析和总结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形态及分布规律和矿石组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指出了找矿靶区。艾娜克铜矿赋存于背斜构造的两翼和封闭转折端,严格受上元古代洛伊赫瓦尔组地层控制,时空特征明显。同生成岩成矿期后的变质作用使成矿元素迁移富集,同时使岩矿定向排列,形成片理线性构造,认为艾娜克铜矿属于同生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陆壳再造是大陆地质演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地质现象,它包括大陆地壳的结构重建和成分重组地质过程.我国华南地区在地质上是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的,其中扬子地块具有克拉通性质,而华夏地块则发育独具特色的面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质和岩浆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地壳成分重组和结构重建,形成了全球罕见的巨量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因此,华夏地块的陆壳再造过程、大规模岩浆活动及其与该区金属矿床的形成关系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973计划项目"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以华夏地块"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为重点研究地区,选取典型矿集区及区内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以不同类型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专属性为主线,围绕"陆壳再造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巨量金属成矿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华夏地块陆壳再造过程、花岗岩时空演化与壳幔作用;(2)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机理、成矿专属性与典型矿床成矿作用;(3)华夏地块有色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项目共设立6个课题,分别是:中生代陆壳再造的背景与过程;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成矿能力;陆壳再造过程中元素行为与热液成矿; "改造型"花岗岩钨锡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同熔型"花岗岩铜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华夏地块巨量金属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