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学者Ruth Hayhoe(中文名为许美德)通过四十余年的广泛研究,把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推介,为西方学者了解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桥梁和窗口。在不同时期,许美德先后关注中国书面语改革和课程现代化、主张在国际合作中倾听中国声音、聚焦中国大学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等,把中国教育家和大学承载的文化特色介绍给全世界。许美德的研究,为中国大学更加自信地参与文明对话、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理性看待西方学者学术观点,提供了镜鉴之思。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为既具有国家门户地域特质又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国门大学,应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双重使命,在汲取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国门大学自身文化建设,创建国门大学特色文化品牌,立足区域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同时,推进"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门大学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有着悠久的大学教育的传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独树一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延续、发展、传递、创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夏、商、西周到隋、唐,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步步走向鼎盛和辉煌。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尤其是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工业化革命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走下坡路。鸦片战争之后,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开始了步履维艰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探索历程。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如何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洪流,进一步走向现代化,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世界强国首先是高教强国;发达国家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理念的创新。依据教育理念分野,世界高等教育分为两大体系和三种教育传统。两大体系是指罗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前者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提供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教育理念、学术教育理念(教学科研结合)、产学结合教育理念。后者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提供了自由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学术教育理念(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教育理念。三种教育传统是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这三种教育传统构成了大学的文化基因,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文化基因的遗传和当代环境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立足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明察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趋势,在今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职能,明确了文化传承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任务,拓展和丰富了大学的功能,体现了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重大贡献。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一切在变革之中,唯有变革不变。我国外语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革,如今正直面对外开放的前沿,直面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需要对外语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问题作出科学的、睿智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响亮回答。如何更好地"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中外文明沟通对话中,在中国融入国际化进程的实践探索中,我国外语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无疑还有漫漫征途,还有很多的课题等待探究。  相似文献   

8.
Kris Bronner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职业女性。五年多来,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辗转于中国大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的文章,为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作出了贡献。她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金太阳”,她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这篇文章是她在中国逗留期间,对南京一所中学初一学生就如何学英语所做的报告。(秋玲)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大学管理传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古老的文明社会,都有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国古代,有国子监,有太学;在古埃及,有那些为法老服务的机构。这些古老文明所具有的高等教育,或者说文化中心,它们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但是它们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大学的直接来源。对于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我们所学习和生活于其中的大学来说,  相似文献   

12.
文明的强盛与进步从来都不是孤立产生的。认为中华文明是独立成长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同样为中国文明的强盛做出过积极贡献。没有孤悬海外的文明,文明始终是传入与传播的互相依赖过程。今天中国传统文明要走向复兴,同样要加强与国外先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3.
郭丛斌 《教育评论》2015,(2):22-25,157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大学排名逐步成为衡量全世界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部分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名次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介绍、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四个大学排名体系及中国高校的排名现状,进而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对中国高校管理工作的启示,以期能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英国公开大学的丹尼尔把提供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超过10万的远程教育机构称为巨型大学。国际上现有的巨型大学有11所,其中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学习系统。全世界的11所巨型远程大学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之后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正在向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大学进军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比如受到国家“211工程”和“985”连续重点投资的大学),更应该继续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主动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为尽早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之后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正在向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大学进军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比如受到国家“211工程”和“985”连续重点投资的大学),更应该继续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主动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为尽早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中国的伦理道德文化和家族文化与美国的宗教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对本国私立大学的产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私立大学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私立大学发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趋势.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从跨文化的角度,推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一定能助推中外文明互鉴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北京高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存在着跨文化课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国际化尚未真正融入大学文化的问题.北京高校在树立国际化观念、营造国际化大学文化、提升跨文化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立足本土国际化,探索在线国际化教育,拓宽学生跨文化视角和全球性思维;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基于跨文化理解,创新叙事表达,增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在遭遇了百余年的内忧外患、艰难曲折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创造了经济腾飞的神话,不仅解决了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问题,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深刻的启迪,标志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复兴.只有继承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哲学的优长,同时吸收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法制精神,才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经济的恒久动力.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元素。大学是典型而特殊的知识型组织。大学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基本的社会职能对知识进行传承与创造,从而实现自己的基本文化使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进行着不同类型的知识文化活动,但总体而言,大学主要的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高深知识进行的。在历史上,大学很好地履行了传承和创造知识的文化使命。在全球化时代,大学尤其是外国语大学在很好地完成"将世界介绍给中国"文化使命的同时,更承载着"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