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场上,进行话题作文时,学生感觉最难的是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从哪儿下笔,思路打不开,写出的作文放不开,难出新意。其实,要想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由本义到“比喻义”或“引申义”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以“风”为话题的作文为例,(1)运用“本义”。可写自然界的风,按风方向分类有东、南、西、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按风的季节可分为温暖的春风,炎热的夏风,凉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按风的大小分类有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2)运用“比喻义”可写温暖人心的春风——集体的温暖,党的富民政策如…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有了坐标系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研究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巧妙地把“数”与“形”结合,有助于探求解题途径,避繁就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介绍可用数形结合法来解的数学  相似文献   

3.
开拓思路     
青年朋友练习写作,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写什么和怎样写。“写什么”是选择题材的问题,“怎样写”是构思立意的问题。青年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知、所感的人、事、物、景,是纷繁丰富的。只要平日细心观察,勤于积累,下笔时善于选取,“写什么”一般说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怎样写”则比较复杂,要解决得好,却不是很容易。常常听到一些青年朋友说:“我们生活是丰富的,头脑里也有不少素材,可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写起”。也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进而学会作文时怎样开拓自己的思路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培养学生作文思路的一些做法。 按作者的思路进行仿写。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时,我抓住其中捕鸟一段与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然后按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这样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鲁迅先生按捕鸟的J顺序,连用“扫、支、撒、看、拉、罩”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方法指津议论文的思辨性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是作者缜密思维的外在显现。那么,我们该怎样安排好论证思路呢?一、向教材学习论证思路的框架教材中的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多数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结构,全篇呈现总分总的结构。在“分析问题”部分的架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的证明题中,有一类题目是求证在按某种规律变动的条件下,有着不变的结论产生(定值、定长、定点等),我们把这类数学证明题,统称为定值问题。由于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在“变”中求“不变”,所以它反映某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就更加深刻,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规律的探索能力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加之这类题目结论隐晦,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8.
平日,有些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总爱一次又一次地信手写出这样一些指出其缺点的批语:或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曰“线索不清,条理不明”,或曰:“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得当”,或曰“头尾各异,前后矛盾”,等等。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都与思路的不清有关。如果平时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和训练中学生、中专生按教材内在的逻辑思路读书的思维习惯,这些问题在其思维有了规律的写作练习中也就会逐渐消失。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呢?其做法就是在经常地引导和训练学生依其教材内在逻辑思路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活动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适应和习惯范文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普遍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10.
蜚声全球的力学家、数学家牛顿(1642~1727)曾以诗歌形式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要栽九棵树,请你来帮忙, 每行栽三棵,恰好成十行。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栽树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颇有难度,因为,按题中要求,似乎需要30棵树才行。常规思路不通,怎么办?让我们先降低要求,看一看较为简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莫。”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只有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人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认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本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理后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当是摸清写作意图的一把钥匙。文章的标囫就是全文的中心,但如何理解作者文中表达的看似前后矛盾,实际部驻合丰富深意的话语呢?作者先写到:“我也早觉得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之后又说“…  相似文献   

12.
定值问题的特点是在“变”中求“不变”,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规律的探索能力是有一定价值的。定值问题就中学的范围,常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探讨: (一)、特殊位置法“特殊位置法”就是从“特殊”入手,找出定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设计提要]本设计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思”之除蔽;二、“思”之讽谏;三、“思”之验证。[设计实施]一、“思”之除蔽[问题]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是设置的“障碍”,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相似文献   

14.
思路,“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所遵循的线索。语文教学中加强解决学生思路问题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水平。针对学生思路不开的情况,我们注意引导学生作“比较”练习。“有比较才能鉴别”。叫学生就不同性质的事物加以对比,取同性质的进行类比。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对矛盾的双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通过类比,对事物的矛盾的一个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解。指导同学批判“四人帮”篡党夺权罪行时,最初有些学生只孤立地抽象地说他们的某一方面如何反动,打不开思路。我于是指导学生用马、恩、列、斯的论述这面照妖镜对照“四人帮”的罪行,  相似文献   

15.
一、感悟教材中的重难点从失街亭和斩马谡这两个情节中,准确把握马谡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为此,我主要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计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探究马谡性格中的主要方面:狂妄轻敌,刚愎自用。2.街亭失守,谁之过?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街亭失守,马谡罪责难逃,可诸葛亮也有责任———用人不当;同时也为后面分析把握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打下了基础。3.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马谡失街亭,按法须当斩。孔明斩马谡,何故泪潸潸)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对诸葛亮斩马谡…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的复习切忌单调重复。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写出得数等于13的加法算式有哪几个?学生在解答时,既有重复,又有遗漏,还缺乏条理、系统。据此,教师应点拨学生的思路,并教给一定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加,就可分别写出得数等于13的加法有:0 13、1 12、2 11、3 10、4 9、5 8、6 7、7 6、8 5、9 4、10 3、11 2、12 1、13 0。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思维始于问题,学生经过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议论是以分析、说理为主的章,一般情况下,议论总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结构全的,而在“分析问题”这一核心环节上通常有两种安排方式:并列式和递进式。  相似文献   

18.
“结点”问题是高中力学中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按其种类有“死结”、“活结”之分,因两类结在外型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同学在处理时往往“移花接木”,造成错误.因此我们将此类问题归类分析,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是建立在中学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各学科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遵循现行普通高中相关各科《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好比音乐中的序曲一样,是导引高潮部分的铺垫。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引入对课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怎样设计好“序曲”?我的认识和做法是:这是一个埋“伏笔”,做“眼”的过程。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序曲——高潮——尾声,按尾声——高潮——序曲的思路进行思考:要顺利达到高潮,必须有什么样的“伏笔”作铺垫?要做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