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聊”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无聊”的定义、结构、相关研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无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郑美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5-86
“无聊”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无聊”的定义、结构、相关研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无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智能手机成瘾在无聊倾向与负面情绪之间关系,采用无聊倾向量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532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无聊倾向、智能手机成瘾、负面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系;智能手机成瘾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种作用占总效应的52%。因此,提供更多有趣且有益的活动以减轻无聊感,加强对手机使用的控制,可以减少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学、生理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探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心理机制和基本面貌。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机制及其特征、情绪机制及其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心理特征进行了颇有意义的心理分析。并从政治面貌、精神面貌、社会形象三个方面归述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动机与角色背离、存在与现象分裂、向性与情境龃龉的思想政治素质表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倦怠现象,从学业情绪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学业情绪在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专业教育的质量,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在大学生的培养中,高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入手,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并提出了若干培养专业自豪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的无聊并不是疫情之后才有的,只是疫情让它更加凸显了.无聊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之一,但它却并未被教育学所关注.无聊是一种由于神经兴奋度不足所引发的、带有轻度厌恶的衍生情绪,其深层根源是意义的缺失.在当今社会中,无聊呈现出普遍化和加剧的趋势,这与当代人闲暇时间增多、意义缺失以及逃避无聊有关.面对当代人的无聊,学校应开展培养休闲能力的教育,重建学校整体生活的意义,并从逃避无聊转向利用无聊.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普遍而常见的一种情绪,无聊是个体面对贫乏的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时,无法体验充分的需求满足,从而产生的冷漠、孤独、抑郁、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对无聊情绪的测量主要包括特质无聊的测量、状态无聊的测量等。目前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无聊与认知的关系、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关系、与人格特征和行为的关系。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包括无聊概念的丰富与具体化、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研究变量和研究对象的拓宽、加强临床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两性对比的角度,对大学生情绪困扰存在的现状、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除大学生情绪困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精神问题已成为文学界、哲学界和高教界讨论的热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自觉。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哲学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怎样通过哲学这一人文学科来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所谓人文精神,从哲学的层面来看,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疾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一句话,人文精神是对人生存发展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聊症候群”问题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存有极端个案;在学习面维度,女大学生的“无聊症候群”表现显著优于男大学生;在意志面维度,大一、大四学生的“无聊症候群”表现较之于大二、大三学生明显占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症候群”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大学生“无聊症候群”问题,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与时间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视角,论述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的现实意义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行动计划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学生道德存在的危机进行透视,面对大学生行为道德水准下降的现象,我们必须改革教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发挥高校网络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是课程决定的起点,不同的哲学取向影响课程的目标、 内容、 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对课程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哲学构想的讨论直接影响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本文以 Stern( 1983) 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从教育哲学尤其是认知发展课程观角度,讨论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理据、 定位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等问题。本文认为,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仍应从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出发, 以培养“全人” 为目标 ,“人文性” 与“工具性” 相互交融。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层次差异,做到基础英语、 外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课程相结合,按层次、 按阶段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由"统包统分"转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竞争就业",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重大也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几年,但现今仍然有大学生出现盲目就业最终找不到工作,而单位的需求量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引发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要足够的重视度,不能够仅仅形式上的理论讲授,而是需要改进方式方法、与时俱进,结合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及国家优惠政策,不断的更新内容,运用全局理念,在课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本文将主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暗合。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规避,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倾向于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治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构成课,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方法与创意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专业视点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众多高职高专教学中却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本文针对传统的、程式化的构成设计教学内容及模式在现今扩招后的、生源情况复杂的高职教学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及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学生厌学、避学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适应高职学生特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时常有大学生自杀和他杀的现象,有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迫切要求高校加强生命教育。了解了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看大学生的生命意蕴,从其"生命哲学"中的绵延、生命冲动、创造、直觉等观点来看其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自治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根基。从历史向度看,大学自治是一种斗争,使大学生存和发展得以保证;是一种传承,使大学理念和理想不被淹没;是一种平衡,使大学和其他组织妥协相容。从现实向度看,大学自治是一种守护,使大学不迷失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责任,使大学不松懈对公共职能的履行;是一种引领,使大学不放弃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揭示和彰显大学自治意蕴,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大学自治的历史轨迹和现实内涵,更好地引导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Student boredom within the school system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shown to be linked to va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as diminished academic achievement, school dissatisfaction and truancy.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ssue of boredom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redress this balance. Two hundred and eleven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imed at assessing contributors, modera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ir boredom. Results reveal that 59% of students find their lectures boring half the time and 30% find most or all of their lectures to be bo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being bored included students missing future lectures and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level of boredom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factor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boredom is the use of PowerPoint slides, whilst the personality trait Boredom Pronenes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moderating the experience of boredom.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for teaching staff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