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现状及其迫切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大学应享有多大办学自主权的争论由来已久,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也几经波折。本文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源头,即大学自治入手,通过国内外比较,揭示了我国大学办学自主权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府学关系的核心内容.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及其框架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在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制度更迭以及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在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博弈下不断进行重新组合寻求新的平衡.但是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合作效应等因素的存在也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大学内部治理仍旧保持着集权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学术自主权变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20年来我国高校学术自主权的下放总体上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但高校学术事务的管理权还远远不能达到自主的程度,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部分的学术事务管理权。具体来说,涉及教学的学术事务决策权大部分下放了,而涉及学科发展的自主权基本没有下放。在高校内部,存在行政力量对学术力量综合影响程度减弱的趋势,但关系高校重大发展的资源配置决策权,仍由行政力量主导。对于不涉及重大资源配置的学术事务,学术力量已经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办学自主权内涵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蓓蓓 《文教资料》2008,(13):130-132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原则.作为国家教育权的延伸,办学自主权以学术自由为核心,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高校自我管理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5.
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到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体系改革的历史嬗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体现了权力与制度的互构关系:权力秩序呈现出从集中管控到分权治理的特点,制度模式从国家本位到多元导向的发展趋势。受路径依赖和高等教育供给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临时性制度过多与总体性制度欠缺、外部放权和内部集权等多对矛盾关系。在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迫切需要加大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实现从行政主导型的制度变革转向发展驱动下的高校自主性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西方的“大学自治”与新中国“办学自主权”概念的异同的基础上,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个历史阶段纵向追溯“办学自主权”的历史轨迹,可以明确地认为:虽然中国的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其灵魂就已被两千多年来的封建集权思想所禁锢,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了多个关于自主办学的法律法规,中国大学就坚持了一种理念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神是在于大学的自治性和学术自由。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7.
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是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大学自治”、“放权”及“高校办学自主权”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高校办学自主权”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9.
高等学校自主权概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自主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源于西方大学的自治权,就性质而言,有时表现为权力,有时又表现为权利;就内容而言,有的表现为权力,有的表现为权威。在我国的权力语境中,高校自主权就是指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办学目标为基础,以学术自由为主要内容,按照自身特点和内部规律的要求,由其章程所规定、效力只及于内部成员的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承担责任的资格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理念与高校办学的自主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理念及其对办学的影响 所谓大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大学组织的基本观念,也可以说是人们对大学组织的基本问题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大学理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1.大学固有的义理和秩序,这是大学的本体部分,也是大学作为一种机构或者组织在人脑里留下的最概括、最稳定的形象,具有容体上的价值存在意义。2.人对大学组织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具有主体方面的价值判断意义。大学理念包括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的本质和特征、大学的目的和功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以及大学的管理原则和依据等。由此可知,大学理念具有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扩大和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拟就该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加以梳理并综述,以便于理论界对该问题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经历滥觞与起步、推进与发展、拓展与延伸和调适与深化四个阶段。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形成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保障有着自身的演变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是回归教育的公益性、政府放权与民办高校赋权、强化外部监督与评估、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从而形成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列强入侵,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为摆脱外敌欺侮,在政治、经济、教等方面进行革新。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率先在学制系统、教育结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以造就切时急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在“大一统”文化传统影响下,我国习惯于用集权管理手段管理公共事务,加之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以俄为师”治国方略,用“全能理性”制度设计规约各种社会生活,高等教育被纳人到政府一元化规制之中,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和下属单位。另外,就现代大学的成立而言,我国的大学是民族国家本着富国强民的理念而建立的,不像西方大学是知识人自发自为的产物,大学的“外生性”也决定了我国大学长期以来一直缺乏自主办学的品格,习惯听命于政府办学。我国高等教育集权管理体制的生成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中等教育结构调整阶段(1978-1995年)、职业教育多样化探索阶段(1996-2010年)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政策发展遵循着以管理体制调整为手段的职业教育政策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政策价值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以人与财的规范为抓手的职业教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保障、以经济学话语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政策话语的文化规则的演进逻辑。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将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需要实现动力形成机制由"权责不明"向"统一协调"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功利"向"多元取向"转变、过程保障由"监管与保障缺乏"向"强化监督与保障"转变、政策话语由"官方主导"向"民意参与"转变的转型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国家公权力,也不同于私人权利,它以学术权力为内核,以国家公权力的外在授权为表现形式,前者体现其合理性,后者体现其合法性。正确认识其性质是确立高校和其他社会主体关系的关键,也是建立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具有两个属性,即适应性和自主性。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而自主性则是其本质属性。高等教育要生存和不断发展,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但是适应并不是放弃自己一味迎合环境,而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周围的环境服务但不为其左右,这就是高等教育的自主性。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立法相对滞后,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秩序混乱,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和民办高校产权属性不清晰等问题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试图揭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陷入困境的政策根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之前,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教育享受着事业单位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待遇;改革开放以后,为缓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大量需求,中央政府以国家为债务主体身份开始从世界银行贷款,有选择地建设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建阶段,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国内银行以校办产业为债务主体开始参与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高校开始以单位法人身份自行贷款,大量举债运营并短期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茹宁 《高教探索》2004,(4):10-13
本文就高等教育自主权的概念、本质、具体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论证,比较了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西方大学自治概念的异同,着重从起点、进程、传统和内容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并由此出发,论证了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在政府和市场作用下,其行使自主权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