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共1300名高校教师的职业任务特征、紧张反应及应对资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任务特征和紧张反应高于常模,具体体现为任务过重(31.01)、任务不适(32.22)、任务不清(34.08)、角色冲突(27.52)、业务紧张(24.48)、心理紧张(25.86)、人际交往(27.87)、躯体紧张(23.94).高校教师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在性别、教龄、职称、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表明,职业任务特征既可以直接影响紧张反应又可以通过应对资源影响紧张反应(x2/df=4.87,RMSEA=0.07,AGFI=0.92,CFI=0.98,NNFI=0.94).  相似文献   

2.
杜红梅 《文教资料》2012,(23):162-164
本文研究转岗幼儿教师(女)职业紧张、自我效能感及关系。作者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汶川及其周边地区转岗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1)不同的学历在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人应对资源在婚姻和有无子女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任务的各因子不相关;与紧张反应总分、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呈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应对资源是转岗幼儿教师职业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对转岗幼儿教师职业紧张问题应予以关注,加强其心理素质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和平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样本的职业任务、职业紧张反应水平高于四川技术人员常模水平,而应对资源水平却低于常模水平;教师因职业紧张引起消化性溃疡和神经衰弱等疾病高发。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期望过高、政策调整过快和个人感受过强等方面。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问题行为等。研究者大都主张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策略来缓解。  相似文献   

5.
杜君  吴琼  朱小茼 《文教资料》2010,(9):186-188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变革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只有积极调整自我认知,掌握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才能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期是其整个生涯发展的转折期,在职业上存在着进入事业"高原期",在生理上机能下降、家庭生命周期任务繁重等特点。帮助处于发展中期的高校教师有效应对各种发展问题、重新激发职业进取的热情,是对该发展阶段教师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钧  姚锐 《文教资料》2006,(29):22-24
现代社会,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在职业枯竭逐渐成为“流行病”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它不仅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缺乏应对能力。高校教师群体是否遭遇职业倦怠现象,似乎尚有诸多分歧,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话题的由来据中国人力资源网主持完成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工作倦怠”现象正袭扰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许燕认为,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现象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变化,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甚至期望过于理想化,导致高校教师感到压力日趋增大,乃至不堪重负.因此,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研究随之加大,并且逐渐深人,本文从教师压力的来源、应对策略、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予以关注,以便能缓解或减轻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而改善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专业知识技能并非首选因素,职业精神才是企业选择的首要因素.职业精神传递的途径与高校教师在职业化活动中的职业精神有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自身的职业行为给予关注与开发,从而做一名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化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与普通教师相比,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具有多重性、任务具有艰巨性、社会功能具有特殊性。这决定了高校教师应该享有特殊的职业权利,包括更宽泛的学术自由权、专业自主权(或课程开发权)、有保障的培训进修权和充分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责、任务,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高校教师的职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对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影响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的因素;高校教师成长一般要经历的阶段;想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基于学术职业和学术职业主体地位的高校组织的特点,高校教师管理具有自身的特征:严格学术标准、强调学术自治、遵循学术自由、重视学术成就与声望等。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复杂的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易导致教师产生身心健康问题,而且也导致教师的职业成效降低,从而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C大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行为、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和自身能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均有显著影响,而婚恋情况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在学生行为方面,所教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更大;在教师角色方面,担当多重角色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更大;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越紧张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越大;在自身能力方面,自我期待与自身能力越不匹配的教师职业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索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两种职业行为(教学行为和科研行为)规律,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范畴的演进;梳理和归纳了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科研行为的既有研究成果,并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两个方面分别提出有效激励高校教师教学行为和科研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某高校教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SFC)、论文发表和专利成果等方面情况,对高校教师不同层次(年龄、职称、学历等)的创新能力提升进行分析比较,努力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在实践中加以引导和应用,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围绕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改革创新体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正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冲击。教师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方面的成就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学科专业的认同感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本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跳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高校教师自身特质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环境的变化和教师职业中的不满意因素的增加等方面做原因分析,并提出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跳槽的预防机制和善后机制,积极应对高校教师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