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价值取向变迁。研究发现:分别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两份《意见》,政策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一是从关注"社会价值"走向关注"人的价值";二是从注重效率走向注重公平;三是从关注社会外在需求走向关注教师内在需求;四是从注重知识培训走向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化命题成为教育学领域一种共识之后,而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主渠道———教师培训,其专业化问题则成为新的关注点。本文藉由对目前教师培训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依托方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梳理出教师培训的十大核心要素:对象变量要素、需求评价要素、主题设计要素、理论建构要素、内容生成要素、过程互动参与要素、任务驱动要素、团队建设要素、效果评价要素、项目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3.
受世界范围内社会变革大趋势的影响,我国也处于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不可避免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变革要秉持新的价值取向,改变以国家利益为本的、外控模式、集权方式以及冲突性的学校文化现状,通过以校本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弹性的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和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的构建,使学校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4.
5.
6.
探索厘清校本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校本培训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准确把握校本培训的思想原理和运作规律,充分彰显校本培训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确保上千万中小学教师持久、全员、实用、经济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水平,积极适应深刻变革的社会与教育的严峻挑战,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如哲学取向所致的普遍主义倾向、心理学取向引起的对工具理性的片面追求及社会学取向带来的客观主义倾向。这使得培训偏重知识与技能传授、以效率为本和片面追求社会价值,从而影响了其实效性。未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向应回归文化之维,注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充分考虑参训教师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彰显培训的实践性、主体性、体验性与合作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保障我国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及和发展任务艰巨。实现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是构建覆盖城乡、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数量、质量城乡失衡形势仍然严峻,且呈继续扩大趋势,严重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为有效促进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建议:明确幼儿园教师法律身份;单列编制,修订编制标准并重点倾斜农村;试行教师人事代理制度;提高并落实待遇,健全农村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并实施特殊津贴和住房保障政策;多途径扩大并优先保障农村幼教师资有质量地供给;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研、城乡交流、就近培训等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体现于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期望以及社会服务中。中世纪大学教师的社会身份是知识分子,具有很高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地位。崇高的社会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根据社会期望在相应的社会服务中践行出来的。在中世纪晚期,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颠覆。通过这段历史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学教师要有求真、向善、致美的秉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70多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对生态整合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是也不排斥学术理性、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等其他五种价值取向,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价值观具有"后设课程取向"的特点。性别、教龄、学历、区位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为认同和重视这六种取向。16~20年教龄的教师在除社会重建取向之外的其他五种取向上认同度均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有影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学术理性和认知过程取向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表明教师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认同度随着学历的提升而逐渐降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差异显著,表明经济及教育发达程度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研究者以我国1999-2020年间的95份国家层面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为对象,从政策工具和培训管理要素两个维度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工具使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能力建设工具过度使用,激励性工具和象征劝诫工具使用不足;政策工具在培训管理要素上存在配置差异.为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工具性价值,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执行效果,建议适当调整政策工具结构,扩大成果转化政策工具供给,加强培训规划和效果评估政策供给,并保持政策工具运用的统一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现形式的非结构性、来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显现性、场域的情境性、主体的自主性等独特性特征。当下,要从观念层面上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制度层面上互补"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物质层面上融合"物化与人化",以建设一种符合学校教师终身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考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在性别、学历、区位等纬度上的差异状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生态整合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也不排斥其他五种取向,表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性别、学历、区位等影响源均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为使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各种课程价值问题,发展自己的课程观,应以课程设计为抓手涵养课程价值多元共生、以课培训为保障构筑教师个体课程价值观、以教师共同体为平台实现课程价值互动共享.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知识生产专业化、批量化的时代,过度教师教育的产生实属必然。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端性、多源性、复杂性、多路径决定了:教育知识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内容、唯一资源与唯一路径,也不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营养品。我国联体教师教育体制的现实表明:时代依然需要教育知识,但其存在的合法空间应当适度收缩。选择教育知识,以核心教育知识为基轴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是防控过度教师教育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15.
1930年《出版法》作为国民党训政体制的产物,贯彻三民主义与训政思想,标榜保障出版自由,确定申办人的资格审查与报刊申办程序,有效管理刊物出版,处罚违法者,以否定形式表述公民权利,兼容党国色彩与国际惯例,处罚有余而保护不足。中国的新闻立法要在时代现实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立法程序,体现保障新闻自由的精神,对新闻传播限制降至最小,保护提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7.
如何为适应中小学课堂的文化多样性、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正义而培养合格教师,是当代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诸如招收更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师范生、丰富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教育实践场所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教师教育者自觉示范等实践创新亦蔚然成风。面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发展中的困难,研究者呼吁组织、课程和个人等多层面的变革,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建设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基础音乐教师有着全新的素质要求.作为新形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要提高对教学的研究能力,不断更新自我.同时,为了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基础音乐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如: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创作技能、指挥技能等.在文化素质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提高,才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边界机制"理论分析一位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经历,从中反观教师教育课程。作者认为,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教育实习应该与理论学习紧密衔接,教育实习也应帮助实习生理解和运用在师范院校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笔者进一步提出以具体教学任务为核心,提供多种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反思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关键性事件和典型性特征,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初建、中断时期(1949-1976年),城乡倒挂、二元结构时期(1977-2009年)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时期(2010年至今).教育发展定位、教育实践发展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分析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演进历史逻辑的要素.差异与均等,公平与效率,结构、规模与质量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历史演进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