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兰     
石涛 《广西教育》2011,(5):66-F0004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1,(8):62-62
语文测验。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分别填写《背影》和《春》的作者。某生一概不知。填第一个空时,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通过对美国小说《普汉先生》的仿照而写成。但她从改造后者的叙事“时空”框架起步,继而加入独具特色的人物、情节,并在深层统之以自身的创作原则和理性思考,将“仿写”发展为突破,并最终超越而成为一部新作。《十八春》这部在困境中写就的长篇小说,尽管有诸多不足,仍能满足“通俗”的表里,而又突破其局限,从而具备“社会风俗小说”的理性深度和讽刺色彩。  相似文献   

4.
幽默片断     
《小学生》2009,(7):36-36
★还是他 语文测验。有一道填空题,问《背影》和《春》的作者分别是谁。某生一概不知。填第一个空时,他悄悄问同桌,答曰:“朱自清。”填第二个空时他又问。答曰:“还是他。”  相似文献   

5.
边建松 《师道》2003,(2):38-38
大自然是一本奇丽的书,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都很注重观察自然、描写自然、领悟自然、超越自然。像“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写得很细腻;《菜园小记》引杜甫“夜雨剪春韭”,富有生趣……日本大诗人大冈信说过:“凡能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的人,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那么,怎样才能体味到大自然的幸福、大自然的神秘、大自然的种种妙处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本就翻译的第一个标准“信”谈一点粗浅的认识。通过对《呼啸山庄》第十五章的翻译实践及对原主题、风格、形式及语言的分析.说明“信”即忠实,也就是译应在意义、风格和形式三个方面忠实于原。  相似文献   

7.
张丹 《学语文》2012,(4):57-58
综观张爱玲的数部小说,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十八春》等,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感慨。读者们眼睁睁的看着一部部女儿的悲歌的演绎,却无能为力;其中的母亲形象更是令读者感到可恨可气可怨和可怜。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的《春》曾使学生时代的我第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绚丽和勃勃生机。如今,同样在课堂上,我却以不同的身份,再次感受了《春》带给我的那份真、那份美。春日的温暖,春水的宁静,春草的生机,春花的艳丽,还有那春风的温柔和春雨的缠绵,让人充满了对春天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9.
佚名《春季牧牛图》,与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相传南宋阎次平所作的《四季牧牛图》卷第一段《春牧图》为典型的“双胞胎”。从宋代“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的时代绘画特征和各自的笔墨技法、气韵、造型等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近三百年来一直相传为南宋画家阎次平所绘的《四季牧牛图》其实出自明代中期浙派画家之手,其中第一段《春牧图》系临摹自《春季牧牛图》,且技法及质趣明显高下有别。而佚名《春季牧牛图》的真正作者才是南宋画家阎次平。  相似文献   

10.
家书     
《家教世界》2011,(1):38-38
爹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晓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爹,哥来信了。”爹接过信又递给晓菊:“快拆开,念念。”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  相似文献   

11.
童心     
小时候,拥有一颗迷茫的童心。春,从桃树上第一朵桃花中走出;心,也从生着炭火的小屋中跳出。我来到清澈的小溪边,听叮叮咚咚的水声;来到草地,却不忍去踩柔柔嫩嫩的草芽儿。春天真是一个明媚清新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12.
“春秋”辨     
高中语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对《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的有关注释欠妥。问题出在课编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释为“指四季”,  相似文献   

13.
暗恋     
许征:高考考得好吗?(我相信你应该没问题)这是我第N次给你写信,但也是第一次有勇气寄给你。我给你写的信我早已积攒在一个盒子里了,明天一早,我会把它们全烧了,只写这一封寄给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冬天起,我就陆陆续续地向《河南教育》《我的相册》栏目开始了投稿,记得我投的第一篇稿子是《一枚邮票》.那时生活经验较少,因此语言及构思充满学生气,文章颇显幼稚.本以为这篇文章一定会如同以往投别的刊物一样,石沉大海,杳无消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两个月后收到了当时任《我的相册》栏目编辑的长弓老师的退稿信,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解放之后,以金陵局本为底本的<史记>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但此本仍算不上是善本.暨南大学张玉春教授利用北宋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史记>与今本<史记>进行校对,指出了今本<史记>的某些讹、误、衍、夺,丰富了<史记>异文的研究.本文就张玉春<今本〈史记〉校读记>一文有待商榷之处加以探讨,希冀为今本<史记>整理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清末白话小说《跻春台》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方言的重要资料。文章对《跻春台》中的一些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大型工具书的编撰具有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启事     
木目 《现代语文》2004,(2):48-48
60年代初,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儿子赵广元在山西芮(ruì)城县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因生活困难,便给在北京的父亲写了封求援信。信上只有三个字:父:钱!儿。赵树理接信后,虽然同情儿子的困难,但他不愿让儿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性,于是给儿子回了封信,信上也只有三个字:儿:O!父。这对父子间的两封三字家信后来被人们传为美谈。郭沫若的“无字信”同样不胫而走。1963年,山东郓城县城关医院改建。院领导给郭沫若先生写信,请求他给医院题写院名。不久,医院就收到郭老的回信。可拆开一看,信封里竟空空如也。开始,大家都莫名其妙,后…  相似文献   

18.
知心朋友     
谭春琳 《今日教育》2004,(11):43-44
“谭老师,你的信!”当我接过几封沉甸甸的信,看到那十分熟悉的笔迹.早已难捺内心的喜悦,急不可待地打开:  相似文献   

19.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优秀典范之作,品味研读《春》中的美学元素,欣赏体验《春》的美学价值,对于体会《春》的内容与主旨,了解朱自清散文的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族,一直是现代作家所迷恋的一个文学母题,既是现代作家情感的家园,又是精神的牢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选择了“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为现代启蒙的言说开端。随后,《家》、《春》、《秋》(巴金)、《财主底儿女们》(上部)(路翎)、《金锁记》(张爱玲)、《四世同堂》(老舍)等经典力作的陆续面世,使家族小说跻身于现代文学史的显赫叙事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