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颖 《教师博览》2014,(9):23-24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少年投身行伍,青年勤奋写作,30年代后在山东、北京等地高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 早年的古籍阅读 1920年,已是警察所办事员的沈从文,因与熊希龄的亲戚关系,而读了其藏书室林纾译的狄更斯《贼史》《冰雪姻缘》《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等小说。这些小说对他来说仿佛是良师益友,带他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同时,沈从文还在隔壁的“务实学堂”图书室翻阅过《史记》《汉书》和其他一些杂书……这一系列的阅读,使沈从文初步接触到了西方小说和中国的古籍。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相似文献   

3.
蓉儿 《师道》2007,(3):6-7
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时候,讲课的教师都是临时请来的著名作家。听这些当代中国文学界鼎鼎大名的作家们讲课,真是让人如坐春风,别开生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1949年后转向物质文化史研究,于方法上形成文物、图像、文献相结合的“三重证据法”。沈从文的“三重证据法”反思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文字中心主义”之弊,渐次融合考古学、图像学、考据学的研究传统,以物见文、文图互证,形成“唯物主义”的研究特色。孙机继承其师“三重证据法”的研究法式,于路径、指向、态度、体例都表现出一脉相承的流传性。然而,孙机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又表现出“青出于蓝”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1949年以前,沈从文潜心文学创作。1949年前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沈从文无可选择地弃"文"从"物",转入文博研究领域,广泛涉猎各类器物研究,尤以古代服饰和工艺美术制品的研究用力最勤,建树最多。他治器物之学,既能善用史学考据的方法,对文物的年代、功能等进行考证,又能将不同文物分门别类,察其始终,以观演变之轨迹,尤其能透"物"见"人",探讨文物背后的人与文化。沈从文未曾研习考古类型学,然其治学方法却能暗合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与郭沫若、梁思成等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古建筑的研究具有相同的治学路数。梳理沈从文治学成果,总结其治学方法,对当前的文史研究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由于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研究品位与内蕴,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沈从文研究成果在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可观的程度。文章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沈从文研究状况,分三个阶段:早期、空白期、繁荣期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邓莹 《文教资料》2011,(36):57-59
随着对沈从文研究的逐步深入,沈从文与城市关系的研究开始被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与城市关系研究的梳理与讨论.试图更好地为沈从文研究打开思路,获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铸就个人的讲课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课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要让台下几十个人都听得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本文从百家讲坛讲课风格及分类、确定个人讲课风格、讲课风格注意事项、讲课风格理想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听课者更加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真正实现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关于他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但是.这位从美丽荒蛮的湘西走出来的矮个子留给后世的故事却永远不会完结,虽然他和他的作品在文化荒芜的年代曾一度遭到封杀、埋没.但时代的尘垢不能永远遮掩金子的发光,沈从文早已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行列.他的作品,特别是他描写湘西别样社会生活的乡土小说,已成为标示那个时代高度和深度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他的生命人格,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和丁玲、萧乾的关系,都成为后人言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书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书信研究开拓了沈从文研究的新领地,同时可能成为未来沈从文研究最有可能获得突破的生长点。其中作家关系、文学价值、学术价值等应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时,应从文本细读出发,整体观照,同时参阅他人的文字材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沈从文研究经历了滥觞期、沉寂期、反思重构期以及多元开拓期四个面貌迥异的阶段,近年来的沈从文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著述,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在对历史化的古今联结及传承发展意义的深刻认知里,沈从边城“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这种道德精神其实是成就现代社会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沈从文研究者通过借鉴和运用现代跨学科文化理论眼光来审视沈从文及其作品,不仅有效拓展了沈从文戏剧、诗歌、书信、杂文等冷僻体裁作品的研究范围,大力加强了沈从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而且还把研究积极扩展至与沈从文及其作品紧密相关的电影、电视、文本翻译,以及沈从文研究者的研究等新的领域,从而使沈从文研究视域呈现出宽广宏阔而又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以写实记闻、回忆联想等手段,将湘西的现实形象与历史记忆有机交融,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而又含义隽永的湘西民俗风情画卷,不仅艺术地呈现了湘西人民群众雄强的生命形式,深刻表达出对湘西政治经济和社会人生发展的沉痛和隐忧,而且营造了一个充满文化记忆的文本世界,从而在现实描绘和历史映照中完成了湘西民俗文化记忆的再现和重构,实现了对湘西民俗文化的历史反思与意义传承。沈从文的湘西民俗文化记忆凭借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审美视角显示了现代文学书写的选择魅力和价值重构姿态,从而使其湘西系列散文在地方历史文化记忆的修复与提炼、地区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愈显珍贵、愈发灿烂。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与贾平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乡土文学创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乡土文学有着相似的创作心理、审美追求、价值取向、生命意识、乡土情结,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跟进研究,取得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亟待深化开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这就使得国内学者开始有条件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国外的先进理论动态。后现代理论的引进以杰姆逊教授1985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为标志,到90年代后期达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的高潮。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对传统小说的破坏、消解和颠覆,建立一种新的小说范式。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文论有两个价值取向,一是强调文学创作要有用于社会,二是强调文学作品要写得美。他的经典观及许多文论作品都反映出了这样的倾向性。这样的价值取向,在当时普遍重视文学的物质之用的社会氛围中,显得非常独特,但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还是当代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文物研究专家,相对于他的文学成就,他的学术成就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除零星的研究论文见诸报刊外,这方面的研究专著尚未出现.当前,沈从文学术研究虽然尚未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总体水平不高,但毕竟为沈从文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