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这是  相似文献   

2.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一些不好的习惯。一般来说,具有以下10个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必定是优秀的: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常常归因为孩子笨、不用功、不爱学习。其实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不是主观不努力,而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造成的学习障碍。根据统计,大约有近30%的儿童都不同程度地有学习障碍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呢?下面,向您介绍一种音乐治疗法。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于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音乐治疗从上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在亚洲国家的发展则是近几年的事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学习不好,是否就不会被爱?”在许多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家庭里,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不能回答这个疑问。  相似文献   

5.
大人爱孩子可谓是天下父母同心,孩子接受大人的爱也是天经地义的。从母亲怀孕到孩子长大成人,做家长的时时刻刻把孩子挂在心上,尽一切努力给予孩子不同方式的爱。孩子接受大人的爱,从来没有人认为不应该。但是孩子长大以后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伤害老人的事时有发生。分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6.
赵忠心 《班主任》2011,(4):28-29
面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光着急上火没有用。滥用所谓的"赏识教育",可劲地夸,这种"哄小孩子"的办法迟早会引起孩子反感;劈头盖脸地训斥、指责,又会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必须认真研究孩子学习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一般地说,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不外乎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等原  相似文献   

7.
芮芮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眼看着就要上二年级了,妈妈却非常发愁地来到我们这里。妈妈说:“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也挺爱学习的,就是写字特别不好。上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湘潭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大家都说他聪明,可越大越不长进,成绩大退步,表现也不好,不爱学习,不喜欢学校,我好好说,狠狠批评,甚至打骂,都不见效。真是恨铁不成钢啊!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孩子毕竟还小,可塑性强,只要我们及时、全面地进行补救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1.要了解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态度差,还是学习方法差?孩子表现不好,是思想品德素质不好,还是行为规范不好?或者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一般来说,男孩多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但总的来说,要具体分析,有针…  相似文献   

9.
在家教咨询中,被父母“押送”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某一时刻被贴上了“不爱学习”的标签。而这些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不爱学习”,孩子的反映是无论做了多少努力,这个消极评价也很难改变,他们感觉自己遭遇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而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能够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一般都是智力无缺陷的孩子,如果是智力上有问题,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智力正常、甚至是智商偏高的孩子。所谓“不爱学习”,实际上多是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中,下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种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自信心就特别强,较强的自信心又使这部分孩子自如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一种是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孩子,由于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功的体验,再加上周围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的负面评价过多,认定自己不如别人,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能学好的功课也学不好,越学不好自信心就越差,自信心越差成绩越不好,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家长普遍关心青少年子女的教育,但是他们所关注的核心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又不给家长捅娄子,家长的心就是踏实的;反之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就会如坐针毡。虽然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但在多数家长和教师心目中,同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2.
转化学困生,关键在于转化他们的思想,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其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提高的基本保障。作为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孩子,困扰并改变他们的往往是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如何重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孩子的思维与大人有着很大的差别,需要班主任真心地去关注孩子,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氆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不爱动脑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二是学习活动。二者均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形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成为吃饭穿衣的“机器”,思维就会渐渐懒惰起来,遇事不爱动脑  相似文献   

14.
田建伟 《小学生》2005,(9):28-29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们表现出的叛逆、孤僻,以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用功,因为此时的他们渴望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疼爱——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爱。孩子需要和父母交流、沟通,需要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需要父母真正的关心自己和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中午在学校吃饭也不能午休,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到11:00左右,每次催他睡觉,他都说‘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孩子自己焦虑,我们大人也干着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未能考取大学,以及日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屡遭挫折,我敢说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用自己慈爱之心、温柔之手在孩子小的时候挫伤了、甚至扼杀了他们的自信心。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世间哪有不盼孩子有出息的爹妈?这浓得化不开的爱心,这对孩子翘首以待的企盼,怎么又会挫伤甚至扼杀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道理也很简单。首先,爱孩子,常常恨铁不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不少孩子不是智力有问题才学习不好,而是学习习惯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自觉学习、学习兴趣不浓、阅读速度慢、不能阅读适量的课外读物或在教师和家长强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不爱学习,品行也不被看好。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没把孩子教育好,也有人认为是社会风气不好,使现在孩子不爱学习。然而,学校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学生或孩子的影响是共性的,孩子成为后进生主要是个体原因,主要就是每个家庭状况及家教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李文芳 《考试周刊》2014,(70):165-165
<正>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受教育对象是有情感的人,是有喜怒哀乐的人,是柔嫩的孩子。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有时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现在回头看看、想想,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把孩子当做装知识的口袋,硬逼着往他们大脑里装知识,效果不好时就恼羞成怒、大发雷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教育主题是恨,而不是爱,或者由爱变成恨,所以不可取。我班有一个叫王涛的孩子,耳朵有残疾,影响了他的听  相似文献   

20.
作业让家长签字,在农村小学,真的很困难。有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而爷爷奶奶大多又不识字。这个字怎么签?有的孩子父母虽在家,但农忙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有的孩子调皮贪玩,又怕大人看到作业完成不好挨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