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资源委员会是原国民政府属下一个专门负责重工业建设的机构。它所兴办的工矿企业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它发动并资助上海主要民族工业内迁武汉,又辗转迁往川滇各省,形成后方军需、民用生产基地,同时,在川滇各省建立国营重工业基地,开发后方自然资源,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克服行政官僚化的弊病,是教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蔡元培在学习法国“学者的行政”基础上,设立了大学委员会,以学者指导教育行政,试图以此解决这一难题。从现实的运作来看,大学委员会明显与国民党对教育的政治诉求及其集权化原则相左。因此,这一机构的消亡在所难免。但它所蕴涵的学术化原则,对今天教育行政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出效益,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抗战时期培植新的经营生长点,创办大量新型国工矿企业。重用人才,实行开放经营;强调企业理论;实施特殊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企业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较大的变通。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学习苏联制定各种计划和主办国营事业的主要机构,也是国民政府公营事业的主要策划者和主办者;盛世才、蒋经国或在苏联顾问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或下意识地从知识储存中调取苏联经验,试以苏联经济体制来建设“新新疆”或“新赣南”。这些试验不能像俄国苏雏埃政权和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强制。也不存在某些新生革命性政权有着的那种信仰的纯洁和初始的激情,故注定只能停留在某些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时期(战时),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全面铺开或推广。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以后,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侵略威胁,开始有计划的为长期抗战做出准备,其中资源委员会的设立便是该准备的一个具体的措施。全面抗战爆发前资源委员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并开始组织沿海及工业较发达地区的工矿企业内迁。资源委员会的设立为促进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因工矿企业内迁得以保存的国家力量,直接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工矿企业的内迁同时也改变了不太合理的中国经济布局,为中国内陆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西部大开发已进行十年后的今天,研究这一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今天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经济领域混乱,物价飞涨,投机风行。为集中物资,以利抗战,国民政府对工商团体进行管制。其实施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整顿原有工商业团体,强制工商业者入会,提升行政院社会部的管理职能;第二阶段管制政策中强迫因素加重,商贾一律登记、考核。管制政策扩大到实际统治范围的主要区域和经济领域与抗战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所有方面。管制机构加强,由国家总动员会议负总责,经济部和社会部具体执行。管制结果促使工商团体数量大增和素质提高,也打击了囤货牟利、通日资敌行为,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部分地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官僚资本膨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经济、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史上,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作用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遗憾的是,建国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这一课题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除钱昌照写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始末》及由陈真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在‘国民党官僚资本垄断的工业’栏下有《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支配的企业》的章节外,几乎没有其他研究成果。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近十年来经过史界同仁的努力,关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本文即对近十年来资源委员会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研究状况近十年来,有三部关于…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扩张图谋,瓦解中华民族抗战意志,彻底实现对华殖民统治,对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大肆破坏,实行文化教育侵略,推行奴化教育。为此,国民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对教育政策加以调整,制定战时教育方案,重组教育资源,提供特定教育服务,维持各项教育秩序。同时,注重统一民族共同意识,以及反抗日本奴化教育。其中政策的内容及实际推行确实有形式化及片面性等问题存在,但从整体而言,为延续民族教育文化历史和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政府时期甘宁青等地的畜牧资源曾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来自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前往实地考察,并围绕畜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途径等问题展开了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酝酿出一系列开发主张,其中不乏超前意识和进步理念,不仅为当时国民政府制定开发措施提供了参考,而且对今天甘宁青经济社会开发建设仍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政府时期华北平原灾荒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1945年间,分布于华北平原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既遭受了水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另外也受到了人为灾难。天灾人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一地区的严重灾荒。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在县以下的基层统治组织空疏,权力分散,财政拮据。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在"剿匪区"开始推行保甲制。不仅县财政改革,而且从实践层面上看,新县制下的乡镇组织完全充当了国家的行政工具。南京政府企图以此来限制土豪劣绅的权力膨胀,加强政府对乡村社区的渗透,从而使地方行政权力步入实现现代化的官僚制的轨道,但这种制度合法性的强化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布局缺乏整体规划、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标准、信息类型复杂多样和部门间的信息利益冲突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加强数据协同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来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集成能力,从而实现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这对构建社会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打造高效的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处在应急管理的第一线,它的执行力强弱直接决定着突发公共事件能否得到快速、有效、妥善的解决。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不强存在于执行人员、制度、组织、技术等几个障碍因素。要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执行力,执行人员应当加强素质培养,创新行政运行机制,推进法制建设,强化政府问责制。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政府中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节 《培训与研究》2006,23(2):117-119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为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和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交换等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五条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要求构建现代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在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现实诉求,提出了我国政府管理改革路径,包括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政府管理结构;诠释"人民为本"的政府管理价值;探索多元要素参与的政府管理范式;构建"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科学、高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利用政府信息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完善的、规范的、标准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资源配置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政府的规制不到位,有些地方还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配置不合理等资源配置失效的现象。既有低效益的重复建设,也有违反资源配置公平的公共产品。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对资源配置中不合理的状况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校正,使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共同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9.
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后 ,首先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人事进行调整 ,在以后的对日交涉中虽有一些妥协和让步 ,但抗日御侮、维护统一仍是其政治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规制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正处在政府规制的改革与转型期,社会性规制理论将会对社会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社会性规制的角度来看,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