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歪歪的故事     
超重邮局的工作人员把歪歪的信放在秤上称过后,说:“小朋友,你的信超重了,需要再贴一张邮票。”“那样信不是更重了吗?”歪歪惊疑地问。  相似文献   

2.
齐齐来开心     
老师,我背课文时你怎么还拿着书?我要检查你是否有遗漏的地方。哦,老师,原来你也没有背熟。背课文飞在最前面的那只鸟是什么鸟?笨鸟。老师不是常说“笨鸟先飞”吗?笨鸟先飞▲▲▲▲▲▲▲▲▲▲▲▲▲▲▲▲▲难怪你比我多半斤,原来你把两只手放在口袋里了。毛毛非要再称一次,小小站在秤上。小小比毛毛重半斤,毛毛不服气——那你得好好教训它一下才行!太可气了,我家的小花狗居然偷吃了我的巧克力。我已经狠狠地报复它了,我把它的晚饭全吃光了。称体重报复齐齐来开心@李茜~~  相似文献   

3.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位靠卖锅盔馍发家的王老板,刚做生意时,对请来钉秤的人说:“你钉的秤,若能将九两馍称成一斤,除工钱外,再赏你二两银子”。王老板出门后,老板娘对钉秤人说:“你钉的秤,若能将一斤一两馍称成一斤,除工钱外,我再赏你五两银子,但要对我当家的保密,他回来后,你就说按他吩咐钉的秤。”钉秤人按老板娘吩咐钉了秤,又按其吩咐回复了王老板,领了七两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此后,王老板用这杆“特钉”的秤,生意越做越红火,同行一天卖一担馍都吃力,而王老板一天至少能卖五担馍。夫妻俩忙不过来,只好请帮工。渐渐地,王老板成了闻名遐迩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5.
幽默四则     
你称你的儿子了吗?父亲:我让我儿子从你那里买5磅花生,你只给了他3磅。你敢肯定你的秤没错吗?店主:我的秤没错。你称你儿子了吗?  相似文献   

6.
阿凡提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孩子.有一天.他父亲带着他提着10斤油上街去卖.“3个金币买10斤油!”小阿凡提吆喝着.这时,来了一个贪婪的财主,眼珠一转,想了个占便宜的点子说:“我给你2个金币买5斤油,条件是既不允许用秤称,又要不多也不少.否则,10斤油就要全部归我.”阿凡提的父亲面露难色.阿凡提问财主:“你的瓶子可以装几斤?”财主回答说:“7斤.你问这个干什么?”阿凡提没有回答,而是想了想,高兴地对父亲说:“不要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老秤新秤数学老师批评某生说 :“哪有半斤等于八两的 ,这不是胡闹吗 ?”某生说 :“我在作文里写了个‘半斤五两’ ,结果让语文老师批评了一顿。语文老师说 ,过去的老秤都是半斤八两。”数学老师 :“语文课你尽管去用老秤 ,但上数学课时 ,你必须要用新秤 !”看不清楚考场上 ,前排的小华扔给小明一个纸团 ,上面写着 :“‘恍惚’是什么意思 ?”小明在纸上写出答案 :“模糊 ,看不清。”把字条揉成团扔给小华。不一会儿 ,小华又扔个纸团过来 ,上面写着 :“笨蛋 ,这么大的字还看不清楚 !”该干什么小强还没想好晚上该干什么 ,他拿出一枚硬币抛向空…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03,(10)
1.小明在班里给大家讲了一个“韩信分油”的故事: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大将韩信,小时候就十分聪明。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围了一群人,里面有两个卖油的吵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俩要把缸里十斤油平分,又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油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油的瓦罐,两人把油倒来倒去,总分不均匀。韩信见此情景,上前说道:“这有何难,让我来帮你们分。”卖油的半信半疑:“你这小孩敢口出狂言?没有秤,我看你怎么分?”韩信倒来倒去,竟然均匀地分开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分的吗?2.自然课上讲了火的作用。一下课,小明就问小刚:“纸最容易被火烧着,可是有一种火…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赶场天,我正守在摊子旁。一会儿,有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妇女(一看就是一个“生意精”)领着一个乡下装束、提着一背篓姜的中年农妇来到台称旁。那个“生意精”开口说:“小妹,借秤称一下。”“嗯,来吧。”我一口答应。随即,我拨动称柄,忽然短发妇女凑近我耳朵旁轻声地说:“小妹,称少一点儿。”拨准称,一看有二十二斤,“生意精”忙说:“二十斤”。这时中年农妇说:“哪会,在家称二十二斤的,你除了‘皮’没有?”“生意精”又朝我递了递眼色:“没除,不信,问这个小妹”。“嗯,嗯……没除,除了皮,只有十八斤。”我惊慌地说。显然,这位农妇是…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济南市中考数学第 2 3题是这样叙述的 :“星期天 ,数学张老师提着篮子 (篮子重 0 .5斤 )去集市买 1 0斤鸡蛋 ,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拾称好的鸡蛋时 ,发觉比过去买 1 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 ,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再让摊主一起称 ,共称得 1 0 .55斤 ,即刻她要求摊主退一斤鸡蛋的钱 ,她是怎样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一斤鸡蛋呢 ?(精确到一斤 )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 .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 ?(请用一至两句话 ,简要叙述出来 ) .”此题一出 ,立即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反响 !这是一道什么题 !应该用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模型去表达呢 ?对这一问题 ,部分…  相似文献   

11.
生动的一课     
今天,我随着母亲去卖菜。到了菜市场,母亲把菜摆好后,叫我先看着,她去推板车。母亲离开后,我大模大样地坐好,俨然一个小老板。一个阿姨提着篮子,走过来问:“这菜怎么卖?”我吞吞吐吐答道:“一……一块钱一斤。”她拿起一把菜,叫我称,我拿起秤一看,慌了神:“这种秤我不会用,怎么办?算了,还是蒙吧。”我拿起秤,装模作样把秤砣在秤杆上左右移动。她靠过来看秤,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她说刚好一斤,我才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又来了一位穿着简朴的老爷爷。他很慈祥地问我:“小姑娘,这种菜多少钱一斤?”我没有上次那样紧张了,轻声答道:“一块钱。”他说…  相似文献   

12.
直觉与猜想     
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猜想——结论的猜想或方法的猜想. 在多次实数运算的基础上,请你对下面两个问题作出你的猜想. 1.两个无理数的和与积都是整数,这两个无理数存在吗?为什么? 2.两个非整数的有理数的和与积都是整数,这两个有理数存在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点建议     
小学课本《自然》一年级下册第7课“秤”中,有一幅“用杆秤称一称你身边的东西”的插图。我们认为,图中执秤的小朋友用左手提秤提是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三) “果真如此?”她机械地问着,“飞艇不可能有更多的燃料吗?” “是的.” “或者我一个人死,或者连累大家一起死,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没有人希望我死?” “没有人.” “你确信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嗯!呼唤地面中心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帮助我吗?”她向前挪了挪,期望巴顿能沉思一下再回答.人有时候明明知道完了,却总巴望希望之火能再闪动一下.  相似文献   

15.
1.称羊娜仁花跟苏和一起放羊.一天,娜仁花对苏和说:“咱们想个办法来称一下羊的体重(质量)好吗?”苏和说:“好是好,可是在这茫茫的大草原上,哪有秤呢?”聪明的娜仁花指着身旁的一棵  相似文献   

16.
用心灵倾听     
大自然的声音千千万万,丰富又奇妙。你注意听过吗?你听见过小树苗长高的声音吗?你听见过桃花梨花开花的声音吗?在春风温柔的吹拂下,在春雨悄无声息的滋润下,小树苗“噌噌噌”地直往上蹿,不经意间,花骨朵儿“嚓”的一声咧开了嘴,你听见了吗?没听见?再仔细听听——不光用耳朵,还要用心去听。听见了吗?你听见过夏夜昆虫的歌唱吗?“口瞿口瞿,口瞿口瞿”,是蟋蟀在墙根下唱歌;唧唧唧唧……”,是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中低吟“;嗡嗡——嗡嗡——”小甲虫不甘寂寞,也哼起了小曲“;簌簌,簌簌”“,口兹——口兹——”是什么声音不明原委地此起彼应?哦,知…  相似文献   

17.
二四五 蜀 万荣、临猗、稷山各地俗称十进制的秤一两为“一束”;十六进制的秤一两则为“一两”。如某人说他今天买了斤七束白糖,这“斤七束”即十两秤一斤七两,比一斤半还要多出二两;如说买了斤七两白糖,这“斤七两”则指十六进制的秤一斤七两,比一斤半还要少一两。那么,这个“束”sou字本字究竟是哪个字呢?应该就是“蜀”。《方言》  相似文献   

18.
我在海口市青少年宫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她叫郑谚。她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黑亮的头发一直披到肩上,真叫人羡慕。有一天,郑谚对我说:“我爸爸妈妈都出差了,临走时给了我30元钱,让我自己买菜煮饭,你跟我一块到菜市场买菜好吗?”听后,我高兴地答应了。我和郑谚来到菜市场,这里热闹非凡,我们走到卖虾的摊子边,只见一只只活生生的虾跳来跳去,还把水溅到我们的脸上。我问那位卖虾的阿姨:“这虾多少钱一斤?”阿姨和蔼地说:“10元钱一斤。”“给我称半斤吧!”我对阿姨说。那位阿姨给我称了半斤虾,接过我给的10元钱后,匆匆找钱给我,给了我两张5元钱,又忙着招呼别的客人  相似文献   

19.
一“你怎么搞的,这袋水果哪有10斤?我回去称了称,7斤都不到,我要退钱。”一个买主愤愤地指责摊主。“你还好意思说我,你给我的5张10元钱,  相似文献   

20.
与“旧”教材对比,“实数”一章在北师版新教材中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增加“通过估算,比较两数的大小或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利用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或探求数学规律的问题”,降低了“分母有理化”的要求,保留了“在数轴上作无理数对应的点”,删除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在遵循新课标、新教材教学的同时,产生了系列的困惑:如利用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或探求数学规律的问题是否仅仅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降低了“分母有理化”的要求,删除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是基于教学要求过高的考虑吗?对于“在数轴上作无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