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2.
方飞 《教师》2009,(2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3.
靳勇国 《考试周刊》2014,(40):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小学三个学段对学生朗读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面看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是体现了对学生朗读要求的循序渐进.突出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并将之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  相似文献   

8.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陈敏 《广西教育》2012,(1):82-83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关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别仅仅在于“学习”、“用”、“能用”这几个字上,然而,要让学生从学习模仿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而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所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后面的第一个学习要求,这足见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出现"朗读"一词,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各个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  相似文献   

12.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小学生应该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交流思想,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些都离不开朗读。有时是读后有感,有时是有感后再朗读又获得了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琅琅的朗读声中,让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只有将情感真正地融入朗读课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朗读品质,使朗读有质的提升,丰富朗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林亚川 《广西教育》2010,(16):47-48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中都强调: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7.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富有感情地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拓展文章的背景知识。一、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朗读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学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别用"学习用""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各年级阶段目标中都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可以使学生的视听神经协调活动.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产生再造想象.再现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可以从他们朗读的语气、节奏、感情中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下面是笔者平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对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改后基本上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2年级)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个阶段(3~4年级)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个阶段(5~6年级)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阶段的主旨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层次相当分明。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这三点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