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氏之墟     
刘向  刘向 《现代语文》2004,(3):10-10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音,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新序》  相似文献   

2.
前情提要:徐天平在姗姗的房间里发现了男孩李察,父女关系顷刻间陷入僵局。徐天平担心姗姗跟着李察学坏,于是带着姗姗与成英连夜从云顶高原回家。在回家途中,趁着姗姗睡觉的时候,徐天平试图通过成英得知更多姗姗与李察交往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前情提要:李察与姗姗酝酿了一个"丘比特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撮合徐天平和依玲。根据李察的计划,姗姗必须找一个女生做伴,与爸爸、小姨一起上云顶高原游玩。正当姗姗苦于找不到女伴、打算放弃"丘比特计划"时,成英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腹部,川渝两省市交界处。古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600年的古城堡——云顶寨;种类多样、雕刻精美的“立体史书”石牌坊群。  相似文献   

5.
王少军 《教育艺术》2008,(11):78-78
郭氏兄弟因他们的“铁板浮雕”摘取了民间艺术界顶尖桂冠,媒体的大量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他们的作品和经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向读者介绍我所认识的郭氏兄弟。因为在我看来,不了解郭氏兄弟其人,只谈他们的作品一定会流于肤浅,那样的结果不过是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归类于工艺美术创新作者和品种的档案之中,甚至一定会有商海贵人来点拨商机。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齐桓公出巡,见到一处废墟。左右说,这儿曾是大夫郭氏的城池。桓公问:“郭氏城池,何以成了废墟?”左右答:“郭氏尊重好  相似文献   

7.
《汉家寨》用沉郁凝重的语言,描写旷寂苍凉的异城风貌,表现汉家寨人的坚守品格。但作者并没有具体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而是通过对宁寂空旷、苍凉恐怖的生存绝境的刻画,来凸显汉家寨人坚守的精神内核。因此,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对汉家寨生存绝境进行探究,只要学生对"绝地"之"绝"有了深刻体验,便自能感知汉家寨人的坚守精神。  相似文献   

8.
《凯里学院学报》2015,(2):187-188
著名侗族村落四寨,位于黎平县西南部,距县城63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仅2公里,夏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方便。四寨共分塞丢、告宰、平城、摆架等4个自然寨,辖7个村民小组,415户,I 738人,居民均为侗族。四寨历史悠久,据口传,约800年前人口就达1 300,故古称"千三四寨"。  相似文献   

9.
郭氏在《从典型说起——(豕蹄)的序文》中宣言:“我自己本来是有点历史癖和考证癖的人,在这个集子之前我也做过一些以史事为题材的东西,但我相信聪明的读者,他会知道我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的.我是利用我的一点科学知识对于历史的故事作了新的解释或翻案.我应该说是写实主义者.”这翻话遂成为人们研究郭氏历史小说的依托,不少的研究者认为郭氏的历史小说在创作风格上属现实主义范畴,或侧重于对作品的讽谕批判精神的剖析,或侧重对郭氏在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观、道德观、文学观的探讨.其间也有比较激进的观点,如有的研究者以全新的阅读视野去分析其作品蕴藏的现代主义风格.这些研究虽积极有益,但往往忽视了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第二阶段的官宦生涯正值湘军攻克天京前后,郭氏个人的命运与湘军的命运从而具有了某种一致性,郭氏个人的命运其实也正演绎着曾氏集团的命运,在郭氏个人荣辱的背后,清政府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正如火如茶地展开.  相似文献   

11.
拓拔鲜卑南迁途经二蓝虎沟一带时,曾留下部分部众。所留部众中的檀石槐,自幼就“勇健有谋略”,能“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受到部落民众的拥戴,于公元二世纪中叶,大家推举他当了鲜阜大人。对鲜卑人来说,“大人”就是首领。《后汉书》栽:“桓帝时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歃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皆归焉。”东汉的高柳就在现山西阳高县城附近。据此推算,阳高北三百余里,正好是现鸟兰察布市的商都、察右后旗一带,而察右后旗白音察干西北二十多公里处,有个牧民村营叫克里孟,克里孟是蒙古语“城墙”之意。笔者认定,弹汉山就是现在的韩勿拉山,歆仇水就是现在的哈不泉河。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郭沫若担任中国外交界的高层官员,从事着繁重的外交事务并在众多外交活动中成为名扬全球的外交界"公共人物"。作为一名公共人物,郭沫若有着超凡的外交手腕,而这些往往被纳入到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从文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其"十七年"外交史文的创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同时更为世人认识一个丰富而完满的郭沫若提供平台,尤其是郭沫若所具有的"球型天才"特质,更是对当下人才的成长具有社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传统的民族文化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进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拟就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个案研究,探讨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孔家寨村与曲寨村的村庄发展呈现出相反的发展轨迹:孔家寨村曾是巨鹿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代表,而今随着集体经济的没落陷入了凋敝的恶性循环;20世纪70年代曲寨村是河北省有名的穷村,通过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今已发成为著名的"农村都市"。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两个村庄集体经济没落与繁荣的原因,就孔家寨村集体经济没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度的鱼刺图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今酉阳南宋以前无行政建置,到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夔门人冉守忠助剿苗乱有功爱封酉阳知寨子孙世袭,其5世孙冉维义因平苗有功,酉阳改寨为州,从而结束了酉阳无行政建置的历史。元仁宗建祐七年(1314)改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此为酉阳土司之始,到清乾隆元年(1376)“改土归流”,酉阳土司制历时422年。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他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国农民教育借鉴。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民教育思想,创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丰富农民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教育途径等方面来推进我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只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应该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农民整体精神状态和素养的全面提高,以及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公平、公益、均等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了一种弥合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方位地关注教育质量、提升质量公平,是我国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通过梳理教育质量公平演进的基本脉络,发现质量公平思想是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质量思想演进到一定阶段时的交汇。教育质量公平是人们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满足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条件质量公平、过程质量公平和结果质量公平。我国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亟待从多个方面提升与改善我国当下的质量公平。  相似文献   

20.
堡寨的存在历史久远,清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大起义中甘肃地区修筑的三类堡寨在三种势力角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三类堡寨却无法从根本上捍卫三股势力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