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听有所思     
近期听了我校教师的30多节数学研究课,产生了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以学定教,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案例一:“乘法”。[描述]教材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出12×4和213×2的计算,重点让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由于这些题目都是不进位乘法,对刚刚学过口算乘法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学生不易产生列竖式计算的心理需求,体会不到列竖式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学生的反应平淡,积极性不高。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重组”,直接从较大数目的进位乘法学起,…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在多位数乘法竖式计算当中出现的进位错误类型一般来说,通过适当训练,运用竖式来计算乘法,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掌握。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难以过关。以下是我们通过调研分别属于不同城市的三所小学当中的9名即将进入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的平时作业即测试卷等作品,梳理出来的他们在多位数乘法竖式计算中出现的进位错误,主要有以下错误类型:(1)进位错算或使用时机(运算顺序)错误。如,在625×58的竖式当中,有学生是这样计算第一部分乘积的:5×8得40,向前进位4、写下0;然后是,向前面进位1,再将6与之前进上来的4相加、接着在乘积中写0;然后是6×8得到64(口诀不过关),在乘积里写下65。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模型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要正确建构竖式模型的前提是掌握算法(知“书”)和理解算理(达“理”)。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抽象出点子图,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探索口算拆分方法、抽象竖式模型,并在点子图、口算与竖式的关联比较中建构竖式模型,让学生的计算学习既知“书”又达“理”。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调研的缘由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口算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有关“速算与巧算”内容的计算课。主要讲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凑整。  相似文献   

7.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一课,课后作业布置的是教材第63页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和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和第2两题,合起来共有22道小题,我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放学后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发现一名平时学习很好的女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两种竖式计算方法,现选两道题权作例子来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数学第五册“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4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这节课除继续巩固乘法竖式、乘的顺序、乘积的写法外,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宜根据进位法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第一次试教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例2(一次进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巧算得胜     
森林学校“数学竞赛”中,在计算十位数为“1”的两位数乘法时,由于小猴子未列竖式便能直接写出答案:12×13=15612×14=16815×16=240,因而获得了速算奖。于是大家请他介绍一下计算方法。小猴子在黑板上列出一个竖式,然后说:“从12×13=156的竖式中可以看出答案的个位数是由两个数的个位相乘所得。答案的十位是由两个数的个位相加所得。答案的百位是由两个数的十位相乘所得。如果计算中有进位时,注意进位就行了。例如计算15×16,因为5×6=12×13361215630,所以答案的个位为‘0’,把3加到十位上。因为5+6=11,那么答案十位上记1+3=4。答案百位…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带队到农村小学实习,从中了解到许多青年教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为了突出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对其算理则一笔带过,有的教师干脆不讲.本文运用新课改理念,通过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优化,将列竖式运算的方法及其算理有机结合,既突出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运算方法这一重点,又比较自然地讲清该方法的算理,达到让学生在明白算理、比较分析中进行算法优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整理书”(不进位乘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每袋装24只柚子,12袋能装多少只柚子?二、探索算法多样化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生1:24×…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呢?1.算一算。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许多计算问题更是如此。像进位乘法就是在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进位加法则是在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位乘的例题是“26×2”,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不进位乘,如“23×2”。在学生看来“26×2”…  相似文献   

13.
一次失败的探究经历 这是一节再也平常不过的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页“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使老师不教,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准确算出得数了。我想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随镇教办视导组到某小学检查工作,在查阅学生数学课堂作业本时,发现程老师批改学生作业非常认真、仔细,要求严格,凡是学生做错的习题,她都一律要求订正,她对错题订正的方法很有独特之处:先要学生自己当“医生”,分析“病因”后再订正。如计算: 学生先在作业错处划上“~~”,然后写出错题原因:用5乘4得20,应该写0进2,而我口诀错了,写成了进3。订正:竖式计算(略) 再如:课本练习二十五应用题(8):一个农具厂制造抽水机。每台用钢材113千克,124台共用钢  相似文献   

15.
犤教学内容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犤教材简析犦这部分教材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犤教学目标犦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  相似文献   

16.
一、加法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以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十位满10向百位进1)。这些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既是笔算加法的重点又是难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对于竖式的计算和格式,传统的教法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尝试了新的教法。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学片断教师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并出示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购两样商品,尝试笔算需要多少钱。有一名学生选择了34元的书包和28元的文具,并列式笔算。教师请这名学生(生1)展示计算结果,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生2:请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生1:我是从个位加起的。生3:请问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生1:要注意抄…  相似文献   

18.
原因何在     
我前后两次教过“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内容。第一次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在竖式上把除数转化成整数。但是,用这种方法教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在计算商时容易犯点错小数点的错误;且影响口算速度。如口算0.72÷0.9时,也要列竖式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第二次,我改变了教法,让学生先在横式上转化,然后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转化后的算式列竖式计算。例如计算:1.56÷1.2=15.6÷  相似文献   

19.
马娟 《山东教育》2010,(7):75-7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调研的缘由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口算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结合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