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治县柳林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10年以来,我们立足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以"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辩课"和"教后反思"为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探索出"五课一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有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聂虹 《辅导员》2010,(24):34-34
前些日子市里举办青年教师"三课功"大赛,我班学生配合外校一青年教师上了一节数学课。本节课介绍的是"直线""线段""射线"知识。  相似文献   

3.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结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情感。在历史课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课结成"句号",而应该把课结成"问号""省略号""双引号""感叹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结课在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研究需要抓手,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抓手。同课异构设计是以"认""同"为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异",将"认同"与"解异"结合起来的研究过程。"认""同"是教学文本和教学理念",解""异"的是课堂导入、课堂精讲和课堂操练。好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设计数量、设计标准、研讨跟进和教师相互倾听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起特级教师华应龙,就能立即想起他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课,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中括号""孙子定理""圆的认识""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长方体的认识"等,这些课无不充满教育者的智慧,无不体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张齐华,优秀青年教师,被众多数学教师称之为"数学王子"。成名以来,他的多节课例被数学老师们津津乐道,从"圆的认识""平均数""交换律",到"认识整万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以及重新演绎的"圆的认识""平均数",  相似文献   

7.
"戴小红花"的做法值得商榷灵武马家滩毛天培为了鼓励学生做好人好事,不少小学采取了"戴小红花"的方法,学生每做一件好事,就奖励一朵小红花。中学生年龄较大,"戴小红花"的做法已不适用,有的中学就采用"加德育分"的方法,其目的跟"戴小红花"是一样的,都是为...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基于"自我统合"这一概念。"自我统合"也称为"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而言"认识周长"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如何把这堂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领会"深奥"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我设计了"指一指""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听一位老师执教小学思品课《生活中的规则》。教师的授课思路很清晰,按照"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遵守规则"的流程带着孩子由浅入深地体验和感悟。当课堂进行到"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这一环节时,部分学生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蒋晓冬 《学子》2013,(8):95-95
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老师偏爱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旁观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画""唱""演""玩"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部分的"画""唱""演""玩"都是教师花很多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好的。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放弃了这种传统的方法。随着政府对教育的大力重视,"班班  相似文献   

12.
吴志科 《上海教育》2011,(20):15-16
"叮铃铃……"9月23日下午12点45分,校园内预备铃声响起,每个班级的学生从教室内鱼贯而出,自然分成多个小组,"水墨飘香""趣味剪纸""灌篮高手""悠扬古筝"……在小组长带领下,他们有序来到自己选择的拓展课教室,  相似文献   

13.
何俐 《成才之路》2012,(6):85-8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郭仕萍 《宁夏教育》2011,(7):112-112
随着悦耳的轻音乐声响起,"圆柱体积"一课在"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了。我与做课、听课的几位老师走出教室,信步走进旁边的六年级数学组办公室。还没等坐稳,直性子的谢老师说:"小姚,你刚才的课上得很好,就是推导过程太短。"我接茬道:"我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堂要通过构建深厚广阔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社会生活阅历来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通过对"灵魂""伦理""价值"的深度挖掘来实现学生"深度发展"。本节课旨在通过品味充满抒情意味的语言,体会史铁生的心路历程,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领悟"一个人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袁敏 《教育文汇》2012,(1):25-26
为了养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我在教室墙壁上布置了"花儿朵朵"专栏,每个孩子都有一朵吹塑纸剪成的大花贴在专栏内。"小红花"每周评选一次,凡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孩子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贴纸,对成绩进步明显、表现突出的孩子则随机奖励一朵。孩子们把象征着荣誉的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大花栏上,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相似文献   

17.
杨序乾 《广西教育》2012,(14):62+66-62,66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人们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通过"课前对话""课堂观察""课后会诊"三大步骤来改进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一、功在课前———课前采用对话策略,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获得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陈焱 《贵州教育》2012,(21):44-4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由此可见,"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十多年来一直身居教学工作第一线,探索于区域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经过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在学生参与度高、自主性大、情感体验强的"乡土地理探究式实践活动"这一课型的教学方面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19.
龙玉菲 《教师》2012,(1):96-96
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怀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悟很深。特别是刘松教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怎样把一个陌生人变成一个熟悉的人呢?""让他自我介绍呗!""如果他不愿意呢?""向他提问题。"这时课堂很安静。  相似文献   

20.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