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总要面临取舍,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就是这样,在取舍之间不断成长。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懂得舍弃的道理,这样才会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赵国左师触龙堪称心理分析大师。照触龙看来,新寡——被突如其来恭称“太后”,心理上是难免要出一点毛病的。“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下达这样的死命令,是赵太后心理上出了毛病的征候。让赵王弟长安君去齐国待一段时间,换来援兵,解除赵患,这桩政治交易的必要性,平民百姓也能辨识清楚,偏偏太后屡谏不从死活不依,这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为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卓有成效地教育,培养他们成才,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培养具有健康个性的人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建设四化需要的大问题。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健康个性的培养,并且对人格特征也有很多研究。如教育家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孔子看来,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事写作,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在重视人物的外部表现的同时,还要进行人物的心理刻画,这样把单靠外部描写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宋人陈郁《话腴》中说:“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可见心理刻画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方面,而且较之其他方面的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更需要探索不同的方法,借助不同的技巧去写照人物微妙的心灵世界。笔者就这个问题例述四法,以明心理刻画之其要略。(一)心理剖析心理剖析也叫心理概述、内心分析。它是作者以旁观者身份…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苏轼的《前赤壁赋》正是这样一篇清新优美,蕴藉隽永,融诗情、画意、理趣于一体的散文精品。  相似文献   

6.
概括,就是韩愈所说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这里“提其要”、“钩其玄”就是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内容。阅读方面的概括能力包含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语段内容和层次的概括,全文中心的提炼等等。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扣住文章内容的特点去设置问题,让同学去思考回答,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达到提高他们概括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并不快乐,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无人为其提供心理指导,或者只被关注于学习,在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个人生存技能培养等方面被忽视.他们只是学习的机器,他们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灵留守"者.这些学生在现在学校当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这样的群体呢?  相似文献   

8.
经典常谈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需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  相似文献   

9.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也多次表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三篇都是流露了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已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动荡不定、起伏较大时期,优秀生有他们成长的条件,中等生和后进生也必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教师只有分析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论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人,鲜洁以出,似善伦;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  相似文献   

13.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三篇都是流露了强烈而真挚感情的至纯至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心理权威这样的强大和真挚换来的是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亲其师,信其道"是不变的真理,在学生面前树立起精神、心理的权威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心理基础,没有这个建设,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反馈也就漫不经心了。我给自己形象的预设,放大我性格中外向的部分,缩小我的内向。只有这样的一个"领路人"还能带领骁勇善战的战士,你成为了他们想要的你,他们才能变成你想要的他们,师生共同获得"战斗"的力量。因此我通过分享生活感悟,"灵  相似文献   

15.
作为相对特殊的受教育群体 ,职校生的心理、思维是否也和正常的中学生一样 ,按照传统的模式发展和形成呢?他们年龄一般在15~18岁 ,在心理与生理、现实与理想等诸方面出现不协调或发生矛盾的时候 ,往往举棋不定 ,一筹莫展。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何能在这样的时刻给他们以引导 ,使他们顺利渡过这一阶段性的“难关”呢?笔者在对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体会 ,提出如下对策 :一、对有随遇而安心理者 ,要鼓足其努力向上的勇气。我校职业班的生源 ,大多是那些没有考上高中或因种种原因无法进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  相似文献   

16.
秦春荣 《考试》2009,(4):12-12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应试教育的“丢脸式教育”和“心罚”等措施使被学校简称为“差生”“后进生”“问题生”的学生成了其牺牲品,这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和消极人生。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上有这样一段话:“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卸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那末教育学生怎样才能“知其心、救其失”呢,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总觉得缺欠一二。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工作来组织、领导和教育学生。其中,谈话是一条很重要的渠道。要使谈话达到学生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的结果,则必讲究艺术。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待点,讲究谈话的方法和策略,时问、地《、场合的选择,以及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教育性和鼓励性。这样才会使谈话达最佳效果,下面我就针对几类学生谈谈班主任谈话艺术。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同样的救亡图存奋斗之路,使他们都具有坚毅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器大者声必闰,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受到屈原“爱故土、求美政、哀民生、修美德”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其词具有浓郁而深刻的屈骚情结,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尤其是小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中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成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厌静、好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