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思辨课堂的提出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明确地把自己所讲授的逻辑学课程称为"思辨哲学",告诉了我们"用思想来研究思想"的普遍方法。今天,笔者提出思辨课堂,其实于此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思想品德课程就取了一个"思",以辩论作为课堂形式就取了一个"辩"。但黑格尔"用思想来研究思想"的普遍方法可以成为思辨课堂研究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历史观的杰出贡献在于摆脱历史观的二维空间结构,从而建构其思辨的三维空间,事物的发展不再是平面结构上概念、范畴的交叉、重叠,不再是任意的思想的随便排列,相反,概念、范畴是在三维空间结构中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立体序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唯物主义地颠倒了黑格尔的思辨时空观,在历史发展的实证主义——实践的观点上,在三维时空观中加上一维——时间的速度,从而唯物地改造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的同一"为"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并对历史偶然性做出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法拉比试图运用理性思辨的方法来论证伊斯兰教及其理论。他通过吸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形成了"哲学统一"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流溢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真主流溢的过程;充分肯定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建立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社会——道德城,且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仅从"作家的心灵表现"来理解"表现说"还很不充分。"表现说"作为现代文学理论诞生阶段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才是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与"表现说"思想的相适应的总体形式观念可以用"审美形式"来概括,它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康德的"中介审美形式"重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而上的审美沟通抽象思辨方面,席勒的"实践审美形式"重在形而下的艺术的社会审美教育和人性养成方面,黑格尔的"理念审美形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历史"贯穿了康德和席勒的抽象思辨与社会实践,完成了审美形式思想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生态话语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同话语。用生态理论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用生态思维研究教育教学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文章拟把中学外语课堂纳入生态哲学视野,探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之际,中学外语课堂中的"生态平衡"与"失衡",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娟 《考试周刊》2010,(51):68-68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做法使数学课堂异常"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生机与活力,思维与创造是不是就真正来临呢?"热闹"之下是"浮躁"还是"深刻",是"追风"还是"思辨",下面我以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独具慧眼,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捕捉课堂"瞬间",利用"瞬间"推进课堂,使课堂精彩纷呈。一、疏导"矛盾瞬间",引导学生思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争执。争执是学生站在不同思维角度上产生的"呐喊",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面对一些争执,教师要及时地回应与疏导,激活学生主动思考,  相似文献   

8.
杨鑫 《考试周刊》2010,(34):48-50
一切哲学家的使命都是在与"绝对"进行交流,一切哲学的探索都是指向了"绝对"并紧密地围绕,"绝对"而延展开的,所不同的是各自的角度不同而已。达到"绝对"的层次,就得通过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史进行思辨和反思。黑格尔所谓的"绝对"就是要用概念来表达,而不是用一些其它的东西来表达。"绝对"是一切哲学思维要去永远的无限接近的对象,"绝对"是一切哲学对象的核心,本身包含有无限本质规定性。初学黑格尔哲学者可以此作为入门的指引,以至于能够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相互承认的思想,并对现代社会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霍耐特认为,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承认思想,但又将其"还原为劳动而自我实现的维度",从而产生了一个矛盾——以道德动机还是以利益关系来解释社会冲突。霍耐特的这一"困惑"涉及到很多问题,要清晰地阐述这些问题,必须重新分析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和发问方式,从而厘清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才能认识马克思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与康德的批判性思维止步于“二律背反”不同,黑格尔则运用其辩证的思辨方法迎着“二律背反”而进,从而构筑起其辩证逻辑的大厦。黑格尔的辩证的思辨方法之所以能超越康德的批判性的思维,不在于黑格尔对康德关于“纯概念或范畴是一切知识或科学中普遍的必然的因素”思想的直接承继,而在于他超越了康德在思想与客观事物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纯思想不仅属于思想自身,而且也是事物的本身或对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实行"教考分离"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实行"教考分离",可先试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考分离",后逐步实现全面课程"教考分离"。而要实行全面教考分离,必须建立由计算机管理的试题库。这就要求用计算机按科学的编卷设计随机抽题组卷,并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反馈。本文研究了如何建立试题库来实现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13.
"三超越"是我校"课堂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所谓"三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它是我校"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理性美学的理性分析──读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王文戈邱紫华同志近十年来悉心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及美学思想,终成《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一书(以下简论《引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课堂更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辨入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创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不失一个好方法。数学教材中的"试一试"是一个现成的创设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试一试"的作用。巧用"试一试",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通过批判神学和思辨哲学提出了未来哲学的原则是用“人的哲学”取代“神的哲学”,从而将哲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基地,但他对黑格尔思辨神学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缺乏对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充分认识。因而他所主张的。人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必须吸纳黑格尔哲学中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课程整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谈一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红芳 《考试周刊》2011,(17):75-76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作用谈了三个方面: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运用期待效应树立学生自信;用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周小燕 《成才之路》2013,(22):23-2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也被教育部列入必修课范畴。据了解,信息技术的课时普遍较少,基本都是每周一节。那么,如何在这每周45分钟的课堂上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学生有所收获?"高效课堂"打造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笔者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