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春燕 《考试周刊》2012,(26):27-27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现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将用新课程代替旧课程。在这过渡的几年中执教老教材的教师不能观望和等待,而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标准,运用新理念,教活老教材,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在思想和行动上打好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彩云 《语文天地》2009,(12):79-8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时代气息.是我们搞好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就不能照本宣科地去“教教材”.而应科学、合理地巧用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因地制宜,因文而异.因材施教,对教材进行重组或稍作改动.使教材成为“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4.
徐承芸 《江西教育》2014,(12):20-22
课改走过十余年,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教法研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仍未得到落实。我们遗憾地看到,教材仍然是教师唯一的教本,课本仍然是学生唯一的学本,教师在大胆整合教材、改编教材、增加教材等方面探索不够,研究不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建构自己的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低年级教材编排的识字量相当大,识字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识字,在教学中有自主识字的愿望。在这篇文章,我就自己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词语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从表现形式上说,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贵在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材同时关注“三个维度”,因而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现代课程观的理解(一)小学语文学科要为学生学好母语打下坚实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小学生今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小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编小学教材,起点要高一些,视野要开阔一些。思想要解放一些。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载体.《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机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新的发现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允许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的作用.和教师直接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②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教学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描写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致力于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的重要方式.”教材也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其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这些要求都对数学教学指出了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茆玉梅 《学语文》2007,(5):55-5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教材在课文编排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一条是“宽泛的人文主题”线,这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一条是隐含的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因此教学时,只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有机结合,坚持“文道合一”,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现有插图,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做到图为文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阶段,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挖掘插图资源并进行适合中学课堂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言文字学习列为选修课程。一些专业出版社的《语言文字应用》教科书相继出版发行。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陆俭明、沈阳主编,2007年4月第2版)教材共六个专题,各成系统,形式活泼,内容新颖,便于课堂教学,是较好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相似文献   

20.
楹联,又名对联、对子、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内容涉及的范围不仅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还具有雅俗共赏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近年来的中、高考试卷不断出现与楹联有关的试题,即使是小学语文教材,也编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会欣赏,才会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因此,本文仅从鉴赏这一角度,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名联作一浅析.以飨大家,共探联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