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住信念     
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着的话。"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处信念的高地。如果我们守住这一高地,那么不管外界如何风吹雨打,我们坚定的理想将一直"站着"。因此,我们要守住信念。守住信念才能捍卫尊严。在艰难困苦中不改品行,或许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被嘲弄;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1,(Z1):71
"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内心特别干净,特别容易满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我也不羡慕。""有尊严的教师,才可以教给盲孩子尊严的未来"2001年,37岁的李龙梅踌躇满志地从普通学校调到重庆市盲人学校担任校长。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却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中,探讨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从业人员内心信念的文章甚为少见。我认为,职业尊严对于从业人员接受并践行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从业人员内心信念的重要心理机制。因此,启发和强化广大职业人员的职业尊严,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信念二题     
一   信念是理想的灵魂,是追求的动力。   信念包含着一个人的尊严、品德乃至生存于世的骨气。信念是从一个人生命深处流出的清泉,铺在大地是一片新绿,汇入大海是一片蔚蓝,洒向天空是一片银白。   信念是金,夺目耀眼、光辉无限;信念是银,一尘不染、皎洁无比。   信念是一种磅礴的气势,一股巨大、无形的力量。她可以撼大山,也可以拒狂浪。   信念是一种平静与沉着。她可以枕着波涛入眠,也可以望着浪花微笑。   信念一旦形成便坚固不可动摇。她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站着是座高峰,倒下是一拱长桥,雷打不惊、风吹不散、…  相似文献   

5.
为昨天喝彩     
的确,人生际遇就如同竖琴上的音符摇摆不定。然而,倘若你内心有了信心,并朝那个方向努力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往往会变成你想要的音符组合,并最终演奏出华美的人生乐章。有时信念是一副脊梁,可以支撑灵魂不倒;有时信念化作一盏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有时信念又像一个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人生路上,多一份执著,再多一分"相信就一定能"的信念,也许自己的梦想就会在不经意中实现,也许那些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也会在自己的坚持下变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7,(11)
因为劳动,我们的生存不同于其他生物;因为那漫长的历史,我们的心变得坚韧;因为信念,我们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在的肯定与不满足,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于是,在这期间,"痴"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法的品性展示着法的使命、尊严和生命,它是不断敞开着的生长过程,也是思想对其不断解蔽的思辨过程。西方法哲学经典理论从各自视角对法的品性的解读呈现出多样化图像,我们可以从中统合出法的品性之"三一"式体系:法的公理品性、共识品性和公器品性。法的公理品性,是人的尊严与生存法则,体现着法的总精神,它是良知与良法之根;法的共识品性,是对法的公理品性的道德信念,体现为公共正义感和民族精神;法的公器品性,是指法对其公理品性的具体确认与强制实现。前两种品性保证了法之良法品质,后一种品性保障了法之效力性能,这三种品性共同构成法的精髓:法是通过道德共识而对自由公理的普遍确认与有效保障之神器。  相似文献   

8.
窦娥所表现出的"有情义"、"敢反抗"、"重尊严"等品质与宿命论、封建孝道、封建礼教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贞节观的二重性,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窦娥贞节观的二重性来源于作者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不彻底改编;二是作者借笔下人物表达企图恢复传统伦理观念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人的有尊严生存"包涵三个层次:尊严是人内涵的道德价值,是人们对待自己及他人生存的应有态度,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尊严作为一种道德价值,是对人的价值的确证和肯定,是使人高尚的力量。尊严作为生存态度主要体现为对生命和道德的敬畏。从生存状态来理解尊严,就必须努力创设有助于实现人的有尊严生存的社会条件,使人的生命得到平等而充分的保障和促进,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这是人的有尊严生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家的看法     
有尊严地教:"不言放弃"的底气这几天正在教《海伦·凯勒》一文,沙利文与萨勒老师对海伦·凯勒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清楚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尊严地教"是来自内心道德力量的主动担当,一种权利与义务共在的  相似文献   

1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在信中,巴金爷爷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也追述了他一生的信念和渴望。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总会被巴金老人内心深藏的那个浓浓的"爱"字所打动。文字间弥漫出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意深情,对生命的珍爱、理解,读来总是令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变得稀薄,大众普遍匮乏对生存尊严的感受与理性认识,在这种文化语境中,王安忆立足民间揭示出底层民众可贵的尊严力量,以其对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塑造了一批自尊、自强、自立的庸常之辈,显示出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建华 《教师》2015,(2):113
班级教育渗透细微处,一个小小的垃圾桶,也能折射出孩子成长中的"挫折"与"尊严"。这"挫折"里透着教师教育方法的缺失与误导、家长引导的短浅与偏见、同伴评价的伤害。这"尊严"里更透着那些被冠以"后进生"称呼的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教育着眼于生命的小处,才能成就人生的长度。  相似文献   

14.
萧红在《生死场》中从女性意识视阈出发揭示了现代中国女性的三种生存方式:一是女性承继并践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设定,依附于男性,在男权的夹缝中求生;二是女性试图通过"出走"以摆脱男性控制,重获自由;三是女性凭借某些强于男性的能力赢得尊严争得与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萧红通过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第一、第二种生存方式的否定,认为只有自强才是现代中国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女性对于都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人性异化的抗争与拒绝,女性温柔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在这个世界所遭受的悲剧性打击,但无论如何她们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对爱、对美、对尊严和善良这些美好情感的执着.  相似文献   

16.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影片《为奴十二年》,在黑人文学的改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面对缺少悬念与戏剧冲突的改编挑战,导演麦奎因通过半倒叙半插叙的叙事方式、"个人标签"式的长镜头等多种电影艺术手段,将观众重新带回美国奴隶制的黑暗时代。尤其是歌谣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发挥了画龙点睛之功效,不仅烘托影片压抑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内心愤懑的情感,而且强调了本民族的历史意识,以音乐元素来表达对民族文化非裔文化的身份认同。同时,进一步深化了"美国精神"中"生活高于生存"、"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主题,将人性的"自由"与"尊严"这一严肃话题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发进一步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每天都有或大或小的事情发生,人们在这些事件中也或多或少地表现了一定的心里趋向。在伦理学视域下,人心对尊严的向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伦理与尊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自己内心向往的尊严以及社会他人赋予的尊严有何区别,关于尊严平衡以及怎样得到尊严,都是文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钱莉华 《学子》2014,(9):23-23
一、借助欣赏,满足学生意识的内在诉求 每个生命都有着自身的尊严,这种尊严就体现在自己内心被别人认可的渴望上。即便是再落后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希望能够得到同伴师长的认同,只是在各种挫折打击面前,他们以掩饰学会自我保护罢了。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调控,是按照一定的从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调整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内心信念调控,环境舆论调控和社会行为调控,其中,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内心信念调控是整个从政道德调控的前提和基础。它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最高层次上的调控,即自觉性调控。学习、自律、慎独分别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内心信念调控的三种不同层次的调控。内心信念调控,始于学习,自律是经过学习达到的一种内心信念调控的新境界;慎独,是干部经过长期修养,学习和自律的结果,是内心信念调控的最佳境界。作为领导干部要终生不间断地学习,时刻注意严于律己,坚守道德慎独防线,不断自我完善,牢固确立起崇高的从政道德的内心信念。  相似文献   

20.
临睡之际,当与舍友聊及未来之理想目标时,宿舍瞬间处于沉默之中。我的内心也为之"澎湃",长久不能人眠,愁绪油然而生。当周边被社会上报道硕士生就业"高不成低难就"的尴尬局面所笼罩时,我胆怯的内心掠过一丝对未来就业的担忧。社会对高学历的"畸形"需求,对研究生这个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