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小学生拒学个案逐渐增多,对个体成长、家庭稳定及社会安宁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生拒学行为的成因,对250所中小学学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拒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心理问题、学习压力、家庭结构、父母学业期待、教养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拒学行为形成的诱因复杂,已成为学生潜意识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不具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意向性会谈强调面对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对问题的认知空间,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更恰当更有用的应对方式。通过意向性会谈,对一名拒绝返学一周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认识拒学行为对自身的意义,发掘相对于拒学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学生的选择面和希望感,最终该生成功返校。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的心理危机学生属于学生管理中的重难点,此类学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不及时疏导的话,会做出自残和自伤行为。学校在进行危机干预、保障学生的安全之外,更需要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与家长合力帮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本文从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的视角,提出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1)创建观点共存的对话环境,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2)共情家长,家校双方结成同盟;(3)寻找资源和优势,促进家庭沟通方式的转变;(4)指导学生家长达成一致意见,重构家庭生态环境;(5)以目标取代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巩固会谈成果。  相似文献   

4.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以系统、动态的视角看待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展现出来的交往方式,达到治疗症状的目的。将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帮助教师看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真正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校园欺凌作为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伤害行为,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关注。根据以往实证资料的线索发现,部分拒学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聚焦校园欺凌与学生拒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联,运用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针对单个案研究采用情境分析法,跨个案研究采用类属分析法,深度探究校园欺凌实际发生的情境与个体状况,结果发现:第一,校园欺凌的主体既有同伴,也有教师;第二,教师欺凌与教师惩戒根据教师行为的对象(行为本身或学生本人)、情境公开程度、发生时段/阶段、频次(是否重复)和时机、目的与心态、方式与方法及对学生身心影响程度等方面,可以被视为行为发生的连续谱,存在临界点;第三,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的关系包括直接关联、间接关联两种情形,叠加影响模型可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重解释。对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构建家长“先行”、教师“助导”、多方主体“互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以来访者及其家庭为咨询对象,通过运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技术对家庭关系及其互动模式进行扰动,促使家庭成员调整旧有互动模式获得新的家庭格局,从而帮助来访者症状改变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探索了系统式家庭治疗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并对系统式家庭治疗在一则父女沟通不畅的咨询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就其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一个生动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个体只有在互动和系统中才能被理解,个人反映出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体所在的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心理干预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体;主张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一名初三男生因情绪问题及自伤行为由父母陪同前来咨询,心理教师运用家庭治疗,帮助其澄清家庭关系,消除不良情绪,发掘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提升人际交往技能,最终帮助其回归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8.
拒学症是一种表现出多种症状并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心理障碍.从身心症状、抗拒行为、心理症状等三个方面入手,在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本着多维度、多渠道的原则获取资源和实施治疗,帮助拒学症患者早日摆脱困扰.  相似文献   

9.
徐云 《文教资料》2006,(18):53-54
源于西方的系统式家庭治疗,能否移植到中国文化的土壤,有益于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呢?结合现有零散的系统式家庭治疗研究,文章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基本内涵,与中国国情的契合处及本土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点因素出发,简要论证了其本土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反腐倡廉的问题上,人们往往只关注和防范那些工程招标、图书和设备采购等数量巨大,触目惊心的硬腐败,而却忽略了高职院校学工系统人类灵魂工程师中滋生的软腐败现象。这种软腐败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只有改变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确立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民主监督,才能促使高职院校学工队伍廉洁自律,有效遏制软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名高三学生由于过去的不良体验,对上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身心反应。咨询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通过六次咨询和布置适当的行为作业,帮助该学生对自身不良情绪体验进行认知解离,指导她以开放的姿态接纳自身的经验,加强对自我融合与回避的觉察,全身心地投入价值导向引领的事物中,由此增强了行动力,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对“评学”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学是高校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评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忽略或弱化了评学的“教育性”,教师认为评学“无价值”,评学对学生的价值很小,甚至导致“负价值”。评学应该包含三个特点: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自身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评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知名度很高,她本人也被称为家庭治疗领域的“哥伦布”.萨提亚凭借其惊人的禀赋和对家庭辅导工作的热情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为社会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中,她绝对是一颗耀眼的不可替代的明星.本文针对其相关理论特点做了解释和探讨,希望能够吸取经验投入到实际的家庭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不上学现象,国外一般将此问题概括为拒绝上学,即拒学,且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已经建构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青少年拒学现象日益严重,然而相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还未引起学者及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从时间维度梳理了拒学相关概念由逃学、学校恐惧症、分离焦虑、拒绝上学、拒绝上学行为再到学校出勤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地区维度概括了欧洲和日本对青少年拒学问题的研究脉络和重点。据此,呼吁通过高度回观学校出勤问题和分析青少年拒学议题,探究青少年拒学问题责任主体变迁背后的学科基础和实践逻辑,进而提出我国识别、干预和预防青少年拒学问题的实践体系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是以系统思想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和沟通状况,改善家庭中的不良人际互动模式,并认为家庭成员的问题不全是个人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障碍。基于系统家庭治疗理论,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作为改善亲子沟通模式的工具,以一个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问题转化为例,探讨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及正面管教工具在促进亲子沟通、改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中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其内心驱动的外在表现,而学习的内心驱动是受其所处的学习环境影响或决定的,因此,教学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学生所处教学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7.
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出发,分析和探讨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可行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现状基本满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配备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队伍,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配置先进的辅助教学平台等多方面改进,推动人体寄生虫学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少子化”是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失独现象的主因。目前对失独家庭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层面,对其隔代教育问题较少关注。文章以安徽铜陵微公益创投A项目为基础,深入Z个案失独家庭。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发现,失独家庭隔代教育困境,是祖辈落后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以及祖孙隔阂,而导致的孙辈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文章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出发,重塑家庭结构、改变家庭沟通方式、调整责任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矛盾,提高了其家庭应对困难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流浪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与其家庭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一个个案为例,介绍家庭治疗模式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并对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专业反思,以推动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范围内诉讼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制度,亲属证人拒证权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司法机关和亲属证人不同主体的作证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更加明晰设立亲属拒证特权的价值性,为我国建立完善的亲属拒证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