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高质量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转设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设及完善是构建人心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目前,独立学院教师评价及激励机制存在着制度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评价与激励体系不明确、落实评价与激励方法的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T学院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提出通过制度保障、柔性管理、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的途径,为独立学院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推动转设发展提供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校本部兼职教师,自有专职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他们的素质、授课方式、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为此,独立学院应从加快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当聘用校本部教师,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民办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挥广西区位特色优势,服务广西“四新”发展需求,广西独立学院自2020年起全部实施转设。转设后存在与原有办学特色不符、区内缺乏相关特色学科建设资源、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招生生源质量下降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兼顾原优势逐步培育新特色、统筹区内外学科资源结对帮扶、保障教师利益稳定人才队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招生吸引力等方面加强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学院"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提出要真正满足职业教育对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职业能力素质的本质需求,"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评估为契机,树立发展的质量观、逐步建立质量标准,改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质量,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转设后,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认知度、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以及教学条件保障等成为影响独立学院转设过渡期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各学院要给予学生关爱,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强化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素养;稳定教学管理队伍,提供教学保障,为过渡期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梦涵 《林区教学》2022,(10):33-37
兼职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转设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亟须建立并完善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深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在分析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为独立学院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在数量、结构等方面存在短板。转设给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带来进入更高平台发展的机遇、接受人才队伍竞争的挑战、面临自身素养提升的压力。推进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对于实现教师成长与价值、确保学校平稳转设以及转设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应坚持全面、自主、可持续的理念,推进教师个人、专业、组织协调发展,其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核心。针对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师的实际需求,于变局中开新局,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可以提出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径与举措:削弱生态位重叠,明晰教师角色定位与规划;打破花盆效应,构建开放型学习环境与平台;改良限制因子,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素养;营造生态氛围,加强师德建设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发展是独立学院长足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普遍出现了结构不合理、定位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方能培养独立学院健壮的师资队伍,从而促使独立学院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省未转设的14所独立学院共621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利用SPSS软件构建回归模型,以分析大学生在疫情和转设双重背景交织下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常态化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现状在性别、年级、文理科专业、省内外生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学生价值观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支撑体系完善、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支持作用发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为此,从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体系、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作用、优化独立学院内部管理四方面入手,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0.
沈宴冰 《科教导刊》2023,(23):43-45
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学院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师资多依赖于母体学校,缺少自身特色,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不具备社会竞争力,课程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教育教学转型已成必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独立学院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该制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在“1+X”证书制度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课程体系重构,以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深化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打造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学院、企业、专业教师、学生及社会等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构适合学校发展的培养体系,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应该根据教师的来源、教师的层次、教师的个人发展诉求来开展,全方位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辅助性质的教师发展机制,为促进"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外在动力,为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吕渊 《文教资料》2009,(23):200-202
外聘教师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它是独立学院初期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的保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外聘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监控数据及师资队伍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长久发展的基础.独立学院作为公私合立、新型的民营学校,其师资队伍有别于其他高等学院.拟从个性化教育的视角,以文华学院为例,分析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一重要课题.本文以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与母体学校师资资源共享、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既有部分稳定又有相对流动、搭建教师自我实现平台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武海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35+137-135,137
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是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本文用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思考分析师资队伍建设与学院发展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7.
翁蕾 《上海教育》2022,(13):57-59
<正>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能,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从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入手,分析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相关问题,采取一系列对策举措,消解教师职业倦怠,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办好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通常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各种教育资源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学校的优质发展。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帮助教师提高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时代教育》2015,(5):33+35
"转设""转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民办大学师资建设原本就存在诸多问题,在"双转"背景下,又面临脱离母体依靠"自身造血"来发展的问题;同时还需面对在本科教育职业化转型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自身"转型"等问题。本文指出,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机制的灵活性及政策优势,健全用人机制,培养、建立自身稳定的师资队伍,凝练核心团队,完善配套措施。教师自身应对职业化转型应切实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应用型"、"职业化";二是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努力改变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和能力跟不上、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三是加大课改力度,突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职教师比重编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独立学院应注重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优势互补,重点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注重教师的法律地位,加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建立健全各类师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通过师资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等措施,有利于解决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