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正>【作品概况】《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文,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欧阳询楷书。全碑36行,行77字。原碑在宋代已残。有北宋及之后传世拓本数种。【观典赏析】此碑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属于标准的唐初正书格调。结体严谨匀整,书法平正清穆,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概况】《龙藏寺碑》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隋代碑刻。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刻,碑高315厘米,宽90厘米,厚29厘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楷书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无撰书人姓名。河北正定龙兴寺藏。  相似文献   

3.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4.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行穰帖》为唐代的双钩填墨本,东晋王羲之草书作品。硬黄纸本,纵24.4厘米,横8.9厘米,2行,15字。草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观典赏析】《行穰帖》为王羲之草书中最为奔放爽畅之作,显示着其书笔势由内擫向外拓的迹象。突破以单字造型单位的旧法,有以两字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字群结构",突出笔势放逸生奇的品  相似文献   

5.
<正>【作品概况】《刘中使帖》又称《瀛州帖》,是颜真卿因责问宰相元载被排挤在外地任官时,闻知叛乱之将被擒的捷报,甚感高兴而写下的尺牍。书于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行草书。纵28.5厘米,横43.1厘米。8行,行41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刘中使帖》用笔提按顿挫的起伏与律动,体现出颜书强劲的特征。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联绵,丰满而又极富弹性,更体现线条运动时的丰润感与弹性的力量美,环绕连带,顿挫分明,  相似文献   

6.
<正>【作品概况】《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帖》。行书。纵25.3厘米,横24厘米。6列44字。真迹未能传承,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晚清时期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7.
<正>【作品概况】《刁遵墓志》全称《雒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也称《刁惠公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十月刻。高约80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字共28行,满行33字。志阴2列,33行。楷书。清雍正年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其一角已残缺。  相似文献   

8.
《姨母帖》     
<正>【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姨母很可能是其书法老师卫夫人。此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书法观典     
马斌 《江苏教育》2022,(5):26-27
<正>【作品概况】《朱巨川告身》全幅纵27厘米,横185.8厘米。唐徐浩楷书法帖。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八月书,白麻纸本墨迹。30行,237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刻本见《三希堂法帖》。【观典赏析】告身就是委任官职的文件,相当于现代任用公务员的派令。徐浩文思敏捷,文辞丰富,下笔快速,书法又好,皇帝诏令的书写常出于徐浩之手。徐浩书法"笔法圆劲,意致娴雅天成,  相似文献   

10.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冠军帖》,东汉张芝书,该帖刻本刊于北宋《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书法墨迹的法帖,为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王著将历代法书编为10卷,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张芝遗墨《冠军帖》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6行,32字。  相似文献   

11.
<正>【作品概况】《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真卿71岁撰文并书丹,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所写的神道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相似文献   

12.
正《天鼠膏帖》【释文】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第一行:"天"字神姿高彻。第二行:全行中"乃"字最酣放。"药"字摇曳生姿。《瞻近帖》【释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8行、《二谢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纵28.7厘米,横58.4厘米(见下图《丧乱三帖》). 《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相似文献   

14.
文主要从《童学书程》中所提及的楷书法帖入手,对选帖特点、选帖意义以及明代当时楷书书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丰坊楷书书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书法观典     
马斌 《江苏教育》2022,(13):31-33
<正>【作品概况】《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晋夏侯湛撰文,颜真卿46岁楷书。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刻立于东方朔故里山东德州,元代移至城内。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地震,碑身半截埋入土中。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此碑被热爱颜书的县令汪本庄挖出,并修碑亭保护。全碑36行,行30字,字径约10厘米。经剜刻已面目全非,现传宋拓佳本。  相似文献   

16.
楷书依靠一点一画集结而为形体,以运笔转折来表现情趣。如果没有字形结构的准确和生动,就谈不上如何表现它的情趣。欧阳询楷书的字形特征险峻严谨又不失秀美生动,临摹时应该从点画入手,才能掌握结构传达其情趣。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欧阳询《八诀》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楷书点画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作品概况】《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记载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北魏碑刻。楷书。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24行,行46字。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观典赏析】《张猛龙碑》是魏碑方圆兼备的代表,方笔为主,兼施圆笔,是北魏碑刻的代表作,几乎通过字字制"险"、字字化"险"来生动艺术效果,被誉为"魏碑第一"。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如横、  相似文献   

18.
3、《丧乱·二谢·得示帖》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  相似文献   

19.
<正>【作品概况】《秦公簋铭》,秦公簋为春秋早期青铜盛酒器,作于秦景公时。1917年甘肃礼县出土。器高21.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腹径23厘米。盖54字,器身51字。器盖联铭合成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计105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观典赏析】秦国在周人的故土上发迹,直接继承了周文化。《秦公簋铭》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风格规整谨严,疏密有致,静穆大方,表现出刚健雄劲的秦风,在秦代书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  相似文献   

20.
正【概述】《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汉郃阳令曹景完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隶书20行,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碑阴隶书5行,共440余字。曹全系汉初名相曹参之后,孝廉出身,官至郃阳令。曾率兵征讨疏勒国,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