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人类学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名著《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他基于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客位视角出发重新阐释了原始信仰,也就是采用功能主义理论解构、重组了巫术、科学、宗教、神话及其相互关系。其思想游走在神圣与世俗之间,并联系地看待两者的辩证关系。这种功能主义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探索价值,当然,也存在不少局限。  相似文献   

2.
《真诰》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经典,记载有不少学道求仙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想象丰富,而且具有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小说的要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相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5,1(6):21-26
神圣与世俗是现实生活的二重品质。马克思哲学以反观、规范、引导现实生活为其理论旨趣,由此,神圣性与世俗性关系的辩证解决使马克思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生成了新型的哲学样态,形成了独特的思维逻辑;同时构成解读马克思哲学,揭示其深层文化本质、哲学特质的重要路径。文章强调追寻神圣是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蕴;而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是当下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从而审视、检讨“我们的”生活的重要视窗与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陵祭典,承载蒙古民族最高的祭奠规格,内容丰富、形式纷繁、内涵深刻。查干苏鲁克祭典仪式则是成吉思汗祭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干苏鲁克仪式结构,探讨其神圣与世俗间共融仪式内涵。  相似文献   

5.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侯杰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范丽珠两位青年教授的力作《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自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修订版以来,受到海内外学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7.
乡村文化阶层在华南农村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其社会教化功能体现为传承地方知识的功能、维护社会规范的功能和乡土情感教育的功能.在当代视野下,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其保守性,但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阶层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价值地位经历了沧桑变化,从宗教性到文学性,从贬斥到赞誉,从英国到世界,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心路历程",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9.
冯强  梁峰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4):67-74,128
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取向。从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来观察,《受活》的时间经验是分裂性的。从伊利亚德关于神圣时间乃其他时间结构之原型的论述出发,从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三个角度对《受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神圣时间作为其他时间结构的原型,在社会历史结构中的逐步扩散以及最终狂欢式的蔓延;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只是想呈现出历史地貌中的某种真实状态,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截然的对立;它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暧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诗的教化与哲学的教化之间的争吵贯穿全篇。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的教化能够引导人以理性的态度追寻永恒之善良,实现灵魂的不朽;而诗的教化则只会煽动人的非理性,使之陷入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从而无法实现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1.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能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最佳场域和重要载体,为维系乡村社会良性运转提供文化保障,为乡村社会稳定提供凝聚力。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有衰退的迹象,公共文化空间也在发生蜕变,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些困境。地方政府或村民自治组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乡村社会善治良序;创新乡村公共文化活动,重构乡村社会价值认同;增强村民参与主体责任,充实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公共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农村公共空间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农村的变化,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5,(7A):59-59
现在,我们已身处现代性教育规训与教化的历史境遇之中,显然我们无法回避诸如“教化与规训的对抗”“理性的癫狂”“个体性的迷思”“自我实现的隐忧”“理想的命运”“道德的脆弱”和“知识的幻觉”之类的教育哲学难题。《规训与教化》一书的作从现代性的化处境出发,对上述七大方面的教育现代性问题进行了颇为细微深入的思考和极为坚实有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把握“现代性”,在多元化、开放性的现代社会如何确立道德教化的实践理路,是一个全新的而且重要的课题。刘铁芳博士新著《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以“生命与教化”为题,探讨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基本问题,这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当社会各界依然对学校德育抱着很深的成见的时候,甚至德育一线的不少教师对德育的前景依然感到茫然的时候,我国的德育研究却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革命,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理念的创新上。这种创新基于中国变革现实,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研究日渐深入,视野日益开阔,不以服从主流为宗旨,而以探求真理为原则,表现出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理论未必系统完善,但对现代德育的启蒙作用是意味深长的。他们既有学者的眼光,又有平民的视角,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关注教育现实的空前热忱。刘铁芳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中国社会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儒家教化思想为主导,吸纳和交融法、道诸家思想和外来学说,且互相取长补短,以一种十分具体的目标、观念、规范、准则或行为方式,把家国、社会、伦理等诸多关系与个人的人生实践和发展方向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出植根于具体人生的、以群体价值为取向的社会化模式。要对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教化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与总结,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羌族释比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已然成为一个深入认识羌族文化、中华文化特质的难得标本,成为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活态传承的宝贵遗产,值得学术界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界高度重视。《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一书非常难得地抢救了释比文化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化案例、文化制、文化形态、文化构成、文化类别、过程、细节等,是当前羌族释比文化抢救保护和系统整理研究工作的一部难得的专著。对于抢救与重建羌族文化有着学理与实践的很好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口述史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治史方法,它能够将历史研究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和角落,能够走向大众,让曾经沉默的普通民众发出自己的声音,构建自己的历史。这使得口述史在农村社会教育研究中,一方面能够探索到曾经的社会教育留给民众的记忆,从而映现其真正的教化之果何在;男一方面,能够从民众的角度出发,通过所掌握的口述史料、民众在访谈中的表现以及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的差异,对今后农村社会教育发展完善所应依循的因素予以诠释,从而使其满足村民的“教化”之需,完成国家、社会发展所赋予的“教化”之责,达成其本身所应有的“教化”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