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论及翻译研究的综合性、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就林纾在翻译《黑奴吁天录》过程中对内(需要和能力)对外(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和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林纾的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试图为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不像屈原有很执著的政治理想和高涨的政治热情,他是一位追求自然的很随意的诗人,其诗文<闲情赋>是情感最热烈、最富有想象、最美的爱情辞赋之一,是其留下的144篇诗文中,惟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文.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异性狂热的追求和不被接受的忐忑.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文学已逐步走向世界。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出版于2006年,2008年葛浩文翻译出版的英译本获首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对于这部巨著,其中文版和英文版都值得关注和研究。然而,译界较少有人对其英译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的成功,从翻译角度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葛浩文对基于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理论的良好适应和选择。为此,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葛浩文译作《生死疲劳》为例,对揭示"译者中心"对于翻译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关注文学文本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生态意识是阿来作品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用生态批评来解读《蘑菇圈》,从生态之美、生态之危、生态之思三个维度挖掘《蘑菇圈》的生态内涵,进一步得出《蘑菇圈》作为生态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机村从生态和谐逐渐走向生态崩坏,生态危机背后是人心的危机,《蘑菇圈》对生态家园的呼唤背后是对良善人心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日益多元化,旅游产业也如商品需要有效的宣传广告。旅游宣传片的译文质量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作用意义重大。语篇视点的连贯可以更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文化情趣。本文将从译者角度,以网络播出的合川、北京、张掖、西安旅游宣传片英译字幕为例,探讨旅游翻译文本中时空、观念、叙述、知觉视点在翻译生态环境下的"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出发,不断适应和选择,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其英译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和中国立场的解读,因而译者英译时要考虑翻译...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以《格丹格言》为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分析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选择,能够为少数民族典籍外译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从而为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以《诗经》英译本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原文和译本两方面,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从译者翻译的历史语境中去发现其选择的可取之处,以丰富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以罗慕士(Moss Roberts)、谢百魁、邓罗(CH Brewitt Taylor)、罗经国四人的《出师表》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四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探讨四个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研究发现罗慕士的译文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对照目前生态危机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此诗:首先对生态批评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古舟子咏》文本进行分析,以探讨诗歌中所蕴涵的生态危机意识以及作者所希望的人与自然互相尊重的关系,并为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着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其翻译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本英译是旅游文化资源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城市外宣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烟台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译为中心,以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烟台市旅游宣传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此项研究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对外宣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然而作为诗人的劳伦斯却鲜为评论家所关注。但是通过细读他的诗歌,笔者发现劳伦斯在其大量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哲思,并且这一主题在他的作品里一以贯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劳伦斯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理论入手,对他诗歌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进行阐释,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将生态文明内涵与翻译相结合,以新生态主义和新生态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将西方生态主义、东方生态智慧与翻译适应/选择理论的哲学基础融会贯通,形成了新阶段的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新阶段生态翻译学的平衡、和谐、进取、共生核心理念,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文化类报道微观特色词汇表达的实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操作层面的适应性选择,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鲁迅小说选》作为语料,着重分析译者在语言层面的适应选择翻译策略,解读译者如何在词汇、句法、修辞风格三个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适应性选择,旨在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非诚勿扰Ⅱ》的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影片《非诚勿扰Ⅱ》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其字幕翻译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是一个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霍桑的名作《古屋杂记》进行复译,并与夏济安先生的原译进行对比分析,把认为有需调整之处列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了观点鲜明的对《古屋杂记》的翻译鉴赏与批评。无论是在选词还是琢句上,都提出了与原译文不同的结果。此篇复译成果对研究霍桑的《古屋杂记》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绕生态美学开展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印第安文学史翻译中展现出的语言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揭示美国印第安人敬畏土地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视角为理论基础,选取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部分景点名称为翻译案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崇圣寺、千寻塔、雨铜观音殿、山海大观和九龙浴佛,以发现其英译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可取之处及有待考量之处,并尝试提出可行的英译版本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