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体。就理论逻辑而言,它有宏观微观相结合、层次分明的结构逻辑,又有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承继鲜明的关系逻辑;就实践逻辑而言,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演进,形成了问题导向的实践纲领。  相似文献   

2.
<正>教研员的职责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教研员工作的思考点由关注学科教学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研训一体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途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研员是这项工程的的责任人。汽车区的"研训一体"工作在区本研修这个平台上,教研员同教师们共同确立研训目标、研训内容,策划研训思路和研训活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客观而全面的反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新时期我国海洋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生态文明的力量源泉.同时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情感、认知、实践构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内涵,需要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强国之志、奋进报国之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特征具有三重统一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本质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为此,需要从"知、信、行"三个方面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并践行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综合化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表演学是指建立在人类表演学理论基础上,把旅游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并当做人类表演学中的"表演"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戏剧影视的表演,即狭义上的表演;也包括旅游活动中人的一切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已经关注到的旅游真实性、文化商品化、传统保护、旅游体验等诸多问题的广义上的表演.文章从旅游表演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内容及其实践阐述该学科.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构建生态安全与屏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从国家视角反思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与方法,基于区域生态差异性现状,对环境资源优势和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地方生态实践模式,重视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挖掘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政策的融合维度,使地方性知识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发挥国家—基层不同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广泛的深度合作,避免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的对立分化,从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NBA制衡机制的内涵、分类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均衡NBA各主体权与利的角度出发,首先论证了NBA制衡机制的定义,其次,对NBA制衡机制的类别及每类制衡机制所包括的制度进行了研究,最后,在结合NBA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对NBA各类制衡机制的功能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更深入地了解NBA联盟运行的内在原理,为我国的CBA联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诠释与双赢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生产力内涵以生态学意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传统生产力内涵凸显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生态文明诠释的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通过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的对策措施,实现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体育融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作为文化基因,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导,研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落脚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建设美丽中国实践路径,最终构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与实践是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是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劳动教育理论是理论依据[1],中华文明丰富的劳动育人理念是文化渊源.在现实逻辑上,包括学校劳动教育缺失、家庭劳动教育缺位和学生劳动价值观异化三个方面[2].在实践逻辑上,需坚持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1.
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并从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心态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框架、指标体系。同时,将自然生态观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从决策管理、素质教育、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伦理道德等方面探索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其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职业院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竞争核心能力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通过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的内涵、特质的比较,意在推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自产生以来,就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多重关注,也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使得该制度的每一阶段变革都备受瞩目。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在深厚民主土壤中成长起来的西方问责制截然不同,我国尽管可以借鉴众多西方国家问责制的制定和实施经验,但是不可避免地是,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具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我们的研究和实践都必须存在于该框架中。因此,本文从逻辑意蕴、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三个方面出发,进而深化研究我国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4.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它有着特有的历史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话语逻辑和价值旨归。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了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这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斗争学说。统揽伟大斗争,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取得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以史为鉴,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就必须树立斗争必胜的信念,确保斗争方向和实践主动权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斗争本领;要弘扬伟大的斗争精神;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品质同自我革命有机结合,不断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缺失及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体育风尚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涉及到人的价值观、精神氛围、道德习惯等方面,它贯穿于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道德价值评判导向和标准,它通过强大的思想道德、价值评判的氛围对学校体育活动产生影响,它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协调”者,具有较强的规训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风尚的缺失,并就学校体育风尚的培育机制提出了建议,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风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情感治理是治理主体和体育参与者之间通过社会互动及情感沟通、强化情感投入与情感建设的过程,是基于协调情感关系实现体育治理、达成体育目标的结果。研究认为,体育情感治理的运行有其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和媒介逻辑,存在政治、社会与媒介耦合联动的内在关系,要把情感作为体育治理手段,弥补制度和技术治理体系中的弱势与不足,调和情感与制度融合的张力。研究提出,体育情感治理的实现要依托主体集成联动、多元价值纽带和现代工具支撑的共同推动,要深度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打造国家主导下的体育情感治理协同推进机制,依托大众传媒增强体育情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体育情感治理服务社会主体多元需要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一直重视青年与青年工作,青年与青年工作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新时代,随着党、团青年工作的逐步推进与深入,中国共产党也越来越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与启蒙工作。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育人理念和青年培养历史,结合当代大学生的青年培养与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体育课高质量完成思政育人的任务,运用历史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不是体育课程新形态构建,是在历史传承中发展的育人内容;体育与思政具有同理性、同向性和同行性的一致性关系,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感染性与实践性的理论本质特点;内涵在爱国奉献、团队协作,纪律约束、敬畏规则,顽强拼搏、不畏强敌,挫折教育、尊重他人,身心双修、健康渗透等方面展现;实践上需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体化构建,关键环节上体育教师要形成思政育人自觉,基本途径上体育教师要提升科学执教功力,创新方式上体育教师需提升艺术施教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自主生长课堂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潘海燕提出的。参加自主生长课堂的实验学校对其各有不同的理解,实践路径上可能也有不同。武汉市新洲区四所实验学校在两年的实践中,对自主生长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实施途径做了大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