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乎没有一种艺术形态比影像艺术更依靠直觉了,所谓直觉并不是不要理性,而是为了避免刻意的异化。直觉是种感性的"本质直观",直觉多了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这一切都是要悬置任何预先的假设,以纯粹直观的意识面对客体,回到事物本身。影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对现实进行纯粹感性的观察和记录,以获得我们忽视掉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意义。无论是影像作者还是观众,我们都学着用看待事物将其已有的观念和意识悬置,直观现象本质的思想去看影像、看人生,这样影像艺术的发展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会向着光明与神圣的殿堂迈进,人类也会走向真正的文明。  相似文献   

2.
解读老子 蔚雨轻尘 历史是一片云烟.在这片云烟里,最深的堕落可以被原谅,最无私的牺牲可以被遗忘.任何隆起的巅峰,最终都将归于平淡.然而,一部书却超越了时空,一直传到现在的世界,这就是《道德经》.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之友》2014,(7):F0002-F0002
摄像艺术指以剧作为依据,利用摄像技术和艺术手段,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和其他艺术一样,摄像作品必然是摄像者的主观意识的体现,它包含了一切利用摄影、录像、电话、动画等多煤:体数码科技时代的“复制”手段进行的创作,即以“复制图像”作为自己的创作起点,而不是直接面对对象。  相似文献   

4.
影像艺术教学是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过摄影、摄像等技术手段,以呈现图像、画面为形式的艺术学科。在影像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如果单纯学习技术方面的知识,只能熟练使用摄影、摄像设备,显然是不足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在影像教学中具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艺术的表达力呢?教学实践环境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更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艺术思维,使学生面对拍摄客体表现出更强的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艺术的绘画,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形象变异对这种固定形象的意义加以解构.形象的变异过程包括形象的扭曲,分解,重叠,措置,重组等方式;瓦解,抽离或置换原有的形象的固定意义,以多意性的形象暗喻与象征,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感受与体验.实践是艺术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实践可能性的差异往往导致艺术可能性的培养.对绘画这类艺术方式的坚持,使我们坚持了一种与所有文化平等对话的机会,这一点不但可以看作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策略,也可以见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策略.我们面对现实的局限,能够通过艺术达到精神的无限.这种精神价值在艺术品中体现得越充分,艺术家的意义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黄玮 《文教资料》2008,(17):58-60
21世纪影像成为创作的主要媒材,影像艺术对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影像艺术的挑战,绘画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来充实丰富自己的面貌.一方面,绘画要转变传统的既定观念.另一方面,绘画材料的运用要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这样绘画将永远不会被影像艺术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影像绘画源于国外的“照相写实派”,中国艺术家早期对影像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不同地区都有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影像的视觉效果,至21世纪初期,中国影像绘画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8.
"桃源"原型植根于乡土生活和山水文化的独特传统,在不同时代中被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书写,形成一种叙事序列。在影像艺术叙事中,桃源原型也依稀可辨,可以《梦·水车村》、《寻找世外桃源》和《桃花源里人家》为代表。它们不仅营造了具有东方气韵和生态意义的影像世界,还具有反思现代化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静 《文教资料》2010,(2):78-81
本文旨在用中国古典美学的黑白理论,剖析电影《蝴蝶梦》中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魅力,提出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与黑白影像手法的艺术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有分析其艺术魅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导演诡异的艺术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经济在全球化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电影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由于,电影受到社会、科技和观众们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视其“影视性”.所谓电影的影视性就是其视觉效果的表现.通过视觉效果的表现使得电影更加的影像化,从而使其成为一门影像艺术.  相似文献   

11.
艺术电影的影像表达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主旨,符合艺术电影的创作逻辑。观众既要充分认知创作主体对影像表达的个性见解和独特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化的艺术呈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又要充分调动理性思维和审美经验才能厘清电影的叙事逻辑和影像意义,实现"二次创作"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2.
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应然的理想状态来看,教学应该是一种艺术,它应该突破重复的行为模式而焕发出艺术的灵光与色彩, 但该如何让教学走进艺术殿堂?“教师素质的人文化、教学行为的专业化、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我们似乎对此已听得足够多,但我们是否能清楚道出其中蕴含的真意?研究的价值之一正在于让模糊的更明了,让实践者于杂乱的荆棘中开辟出一条明晰的行走之路,刘庆昌教授的《让教学焕发艺术的灵光》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努力、一种浓度。  相似文献   

14.
无形的影像艺术对有形的陶瓷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安  李振化 《文教资料》2009,(34):79-80
我们正处于一个影像膨胀的“非常时期”,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影像与图片蜂拥而至的时期,影像时代所制造的图像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与角落,使我们无处可逃。影像与图片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也必然影响着我们的艺术观念的取向。本文主要阐述当今的某些社会现象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影响.从而对传统陶瓷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相声艺术与传播媒介、传媒艺术的相互交融与彼此影响,是中国传媒艺术业态中融合特征与趋势的独特反映,既展现了传媒变革与艺术变迁对相声艺术的深远影响,又体现出相声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鲜明特征。从融合视角来看,相声艺术在电影艺术中得到电影语言的转化,产生诸多融合新样态、新现象;其与电视艺术的联姻则探索出“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相声真人秀”等新品类,对相声艺术创新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相声艺术回归剧场的市场化探索和深度对接互联网的实践,进一步积累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影像对装饰造型的意义,分析了影像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中的体现,及其对装饰造型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中叶兴起的观念艺术开始,使观念方式最终成为当代主流艺术的核心。由于观念艺术作品中观念意味的被强化了,加之其开放的“文本”与表述的多样方式,使大众接受过程中的判断因素被提到关键地位。同时判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就决定或影响了观念艺术作品在大众参与过程中的同一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寓言理论是本雅明文艺思想中的一个独创性理论。通过对德国巴罗克时期悲剧(非一般的悲剧)的分析,本雅明把传统的寓言概念改变为有着具体社会历史内涵的独特美学范畴———同现代社会及其艺术的残破性相联系,而同古典主义美学追求艺术的完整性相对抗,并试图以“寓言”性的现代艺术弥合知识与经验之间的疏离,以便达到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的批判。“寓言”因而成为解释现代艺术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电视是广告产品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媒介,每天我们打开电视就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充斥在荧屏上,而电视则依靠影像其无与伦比的逼真性,取得观众的信任.至此,电视广告和影像的亲密结合,共同推动了消费社会的不断壮大.整个生活会受这些广告影像的影响和引导,而我们始终就活在一个虚拟的影像社会里.因此,人们应看到本质:广告的影像引导了我们的消费,让我们可以货比三家,有更多的选择商品的空间,同时还要警醒影像的欺骗性和对消费者的误导,提倡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的虚拟影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影像一方面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可以是“外在生活”的反映,也可以是主观心造的景象;另一方面,虚拟影像必须通过一定的意境和物象来建构场景,并赋予场景一定的观念形态,使之具有一种新的活力。此外,虚拟影像要将“虚拟性”与“真实性”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才能生成令人信服并使人神往的虚拟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