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场域创新视角下建构数学活动是落实课标的校本化创造,是数学学习返璞归真的探索,更是学习共同体的重构。墟沟小学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基于学习场域创新建构数学活动,使数学活动真正落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3.
场域创新下的数学活动是在创新的学习场域中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顺应儿童学习的"自由性"创新问题场域,顺应儿童学习的"不厌性"创新探究场域,顺应儿童学习的"觉悟性"创新关系场域,顺应儿童学习的"转化性"创新思维场域。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习场域,是指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且容易操作的显在场域,也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之间潜在的场域,两种场域是相互作用且相互依存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中包含了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要实现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就要实现教学个性化.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场域创新的路径,旨在为教...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活动经验学范畴,创新型学习场域的构建包括操作技术创新的物理空间、数学思考创新的思维空间和合作交流促进问题解决的关系空间,具体涉及在经历中感知信息素养、在体验中领悟交流素养、在探索中获得合作素养。通过创新学习场域开展深度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及其背后融合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内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场域     
创新的场域分别是指创新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创新场是由创新者、创新方法和创新果三个要素构成的。创新域主要由"自然域"和"社会域"两大部分组成,"社会域"又可以细分为经济域、政治域、文化域等。创新场和创新域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对立关系、统一关系和追随关系。存在于创新场域之间的对话、沟通、协作是塑造未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自适应学习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赖先进的工具难以实现。文章运用场域理论,建构了以自适应学习平台为核心的显在场域和以主体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潜在场域相融合的智能自适应学习场域模型。其中,潜在场域包括学生自适应、教师自适应、管理者自适应和家长自适应等社会关系。通过运用资本、形塑惯习可提升学习场域进化的动力,减小阻力,为实现自适应学习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项目式学习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项目式学习首先应为学生建构项目式学习的场域,通过筛选和优化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主、次驱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围绕驱动问题明确场域建构目标,设置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利用共同体的组建确保场域的流畅运行,期间教师提供相应资本,帮助学生掌握后,占据特定的空间位置,形成项目式学习场域中的良好惯习,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数学本质上是数字、符号、图形、关系和逻辑规则下的思维游戏,因此,将数学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儿童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当下,亲子共读在促进亲子关系以及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已被更多家长和教育者所熟知。基于此,笔者探索并实践了亲子数学游戏活动,建构了隐性驱动的数学课外学习场域,以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泛在学习环境以普适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环境支撑,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学习,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碎片化、非线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也导致深度学习目标偏移,浅层学习泛滥。文章拟回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深层学习这一时代诉求,对学习者深度学习空间进行场域解释。从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的建构基础与方法论分析给出生态系统场域解释,继而对生态系统中的场域支撑和保障追求进行详细探讨: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习有效发生,以个性化资源重建营造探索空间,以对话为特征开展实质交互,以元认知评价疏通探索之路,以深度示范为场域建构的重要保障,最终为实现沉浸式深度学习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习场域的构建需要突破认知主义范式.通过主动融入和场域更新等途径,培育和而不同、自主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以此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当前还面临着协同不够、壁垒众多等问题。根据场域理论,终身学习场域由权力场、学习者场、教育场、经济场等多元子场域构成。我国的终身学习场域,经历了从“众星捧月”的单极自主模式,到“珠联璧合”的多元合作模式,再到“群星璀璨”的生态协同模式的变迁。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协同治理,需要理清复杂关系下的逻辑关系和制约因素,统筹协调,构建生态协同的场域关系构型;激活动力,优化资本转译的场域利益机制;交互耦合,推进教育资源的场域资本增值;监督评估,强化良性发展的场域结构规则;拓展平台,增益多元主体的场域协同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相似文献   

14.
劳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备沉浸性、具身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其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须依托于具体的实际场域或学习场域。学校运用场域学习理论构建“农业园—学校园—家庭园—社会园”“四位一体”的中学劳动育人体系,通过农业场馆的具身体验、学校场域的文化浸润、家庭场景的言传身教、社会场所的劳动实践,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融入生态文明观念,确立劳动情感,树立劳动精神,为中学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打通个体生长路径,涵育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单纯的阅读者—文本的阅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构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和阅读场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学习场域与课堂、图书馆等真实的阅读场所有所不同,它不仅包含了显在意义上的场域,同时也包含了潜在意义上的场域。在被应用于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潜在意义上学习和阅读场域的构建可以使读者、作者以及文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从阅读当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可以依托有效情境、驱动问题导学、找到单元教学主线、巧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手段搭建适合的思维场域,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性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让数学教育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7.
教育督导方式以教育督导为实践边界和顶层遵循,是教育督导观念与行为的载体和外部表现形式。教育督导场域作为通过“中介”推动教育督导方式创新的外部“作用力”,其主体资本、权力不平等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倒逼教育督导方式适配性的提升,督导对象的动态延伸与拓展延展了教育督导方式创新的空间,行动者角色多重耦合推进了教育督导方式创新的体系化。信息手段赋能的信息技术式教育督导、主体与功能融合的融合式教育督导和多重教育督导方式协同的生态式教育督导,是重塑教育督导场域惯习、延伸教育督导场域边界、增强教育督导场域协调、有效加快推进教育督导方式创新、提升教育督导效能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活的存在方式建构人的社会属性与精神。高校以学习场域机理的全方位展现人类文化生活的典范。高校以知识的获得和文化创新为前提,以主体的文化权力关系建构和运行形成学习或学术共同体的生活样态。主体即学习者(学生和教师)被统摄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以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动态结构文化关系,形成了一个受到各种文化关系所决定的文化权力场域。在此,权力主体被注释为一种学习能力、资源和力量,以学习主体的文化身份建构与认同为作用点,以文化符号生成性互动为媒介,构成交互主体间性文化权力关系渗透权力与文化耦合的结果效应。其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高校文化权力关系权力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化场域视角下的网络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正在不断改变着过去单一、静态的教育文化格局,取之以动态的多元文化场域。在这一文化场域中,网络教育本身及其活动主体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并互相影响,具体表现在网络教育场域的主体、媒介资本等方面,它不仅赋予了人全面发展的能量,而且促进了社会各子系统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从场域视角来反思《祝福》教学,发现教学的思维固化严重,具体表现为文本解读在低位徘徊,授课方式“多元”尝试缺位。学生迫切需要新的课堂范式。新的课堂范式,不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扩容。引入时代视野,把文本放到社会中来思考;引入场域对比,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文本解读,将单一的课文解读扩容至多样文本的辨析,重视经典文章的延展性和外生性价值,力求借此文“反哺”后续鲁迅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