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它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本文论述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并论证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治演说可以说是一种极具特点的文体,所以针对此文体的翻译方略的探究,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都从未具体从文体方向进行过探究。本文就依据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理论"和"语义翻译"策略,并结合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演说辞。从中通过分析演说辞的文体特点,探究出纽马克理论指导下的此文体翻译方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杨译和霍译对形而下之"器"的物质文化到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文化做了不同的处理. 杨译多运用语义翻译,霍译多采用交际翻译,但译者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以期翻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奈达和纽马克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创见性的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翻译研究提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纽马克根本不同的文本类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为依据,具体分析这两种方法在广告的标题、正文、口号、商标和插图这五个组成部分中的灵活运用。通过实例,分析了商业广告文体的语言特色。在翻译广告文体时,要求译者要巧妙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只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翻译作品,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是让译文读者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除了受作品内容的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更是由语用含义的再现和社交语用的等值决定的。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与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有对应关系:交际翻译强调理论交际效果和交际功能,这与实现语用含义对等翻译的目的不谋而合;以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为中心,可以实现社交语用等值翻译。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有利于实现语用功能等值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影视字幕翻译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应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译者应围绕字幕翻译的时空限制、译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期待,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实现译文既传递剧情、满足观众娱乐的需求,又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交际功能。以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字幕汉译为例,认为译者应根据字幕翻译的目的,制定相应的缩减、直译、增译和归化等有效的翻译策略,这样才可避免字幕翻译质量的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对当前中国引进的优秀影视作品片名翻译进行分析,归纳影视片名中译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即忠实原则、文化原则、普遍原则,并得出结论:要想真正翻译好影视片名,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美影视剧已然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其语言特点幽默风趣,富有个性。字幕翻译遵循归化原则、精简原则、通俗原则以及创造性翻译策略,将源语言翻译成目的语,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目标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景观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古城的语言景观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古城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化进程。基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分析潮州古城景区牌坊街语言景观的翻译现状,针对当中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译文不统一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外来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而影视字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美剧《摩登家庭》为例,探析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以期对影视字幕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和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国外电视剧、电影成了人们日常娱乐节目之一。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中国观众来讲,汉字字幕是传递剧情信息和达成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归纳了英文电视剧《越狱》中使用的字幕翻译技巧与策略并对剧中个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关联理论是字幕翻译的最佳指导原则,从而有助于观众进入源语言语境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字幕翻译作为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电影《194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补偿策略,提出用归化添补、异化添补和删译的策略来使观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中西文化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内涵,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分析如何运用翻译方法,提出二者结合互补的翻译方法是最理想的翻译策略。倡导两种翻译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促进翻译作品发挥到极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英文电影字幕简单概述后,文章从英语电影的跨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对跨文化因素的研究包括文化背景及其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可接受度,英文电影的文本属性;英语电影字幕文化的主要翻译策略包括删减策略、压缩性策略、直译策略等。电影字幕翻译应有效全面地体现出其所承载的信息。文中用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电影字幕翻译主要侧重于将源语言与目的语进行转化,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字幕翻译策略又区别于传统翻译策略,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电影《速度与激情6》翻译策略,为关联理论用于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经行阐述,结合《老残游记》两种英译本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文章指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杨宪益夫妇倾向于使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本的可读性;而哈罗德·沙迪克则更多地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戏剧的特点,提出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是有区别的。从理论上分别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巴斯奈特的文化转向进行了论证,并结合朱生豪和方平的《威尼斯商人》译文比较对三种不同的翻译原则进行例证,以求能找到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的论、字幕的定义及所受限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了概述,结合目的论分析字幕翻译策略,证明该理论对英汉字幕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