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信息化社会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基于TPACK理论框架和相关高职院校的长期探索,本文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导—训—研—赛”发展模式,通过面向教师开展系统化多维分层培训、建设课程资源库和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组建复合型教科研学习共同体以及搭建大赛平台促教促改促发展,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证明,“导—训—研—赛”发展模式是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与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也影响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质量的关键。构建"赛—培—教"协同平台,实施"三分"培养方式,建立"因改立赛、因赛设培、以培强技、以技促教"的联动机制,是提升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冯玉婷  施海彬  朱汝葵  韦良 《教师》2024,(9):105-107
高等教育的兴教之源是高校教师。以教学创新为导向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提升了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推动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课赛融合”“教赛相长”“以赛促教”等成为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文章通过梳理高校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索和实践“教赛改三位一体”模式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径”与“度”,有效实施推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教学竞赛的异化是指主体参与竞赛过程中,产生与竞赛宗旨相背离的现象或行为,偏离教学竞赛的“教育”轨道。其外在表现为高职教师教学竞赛的高速发展,攫取了高职教师正常教学的时间;竞赛结果的价值过度量化,窄化了教学竞赛“育人”的价值;参与动机的功利显现,违背了高职教师能力培养的规律。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受到管理、技术、速度三层逻辑系统影响的结果。可以从减弱教学竞赛的数量追求,增进各类赛事的内涵建设;减弱绩效考核对竞赛成绩的捆绑,增强教学竞赛的“育人”价值;减弱速度逻辑对教学竞赛的束缚,增加“以赛促教”的自觉性方面改善。  相似文献   

5.
李蔚东 《英语教师》2023,(5):68-70+74
阐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基本含义。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有关问题,探究改革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的有效对策。提出开展板块式英语教学、解析竞赛要求并实施项目化教学、备赛“常制化”并融入日常教学、增强参赛学生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在英语教学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入比赛内容、优化英语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背景下,软装设计课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项目导入的教学模块展开教学。以参赛作品《构造宜居“彝”居,打造“彝”式体验》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效果、特色与创新、反思与改进五个部分阐述了课程改革与实践,重构了教学内容,序化了设计流程,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就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这一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力点为重点,分析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阐述如何从“完善比赛制度,规范比赛程序,健全比赛体系”等三方面来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以赛促培”模式.并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案比赛”为例,说明“以赛促培”模式的构建过程及其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两个方面分析和阐明了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职业院校在鼓励及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0,(2):83-87
《营销策划》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高校《营销策划》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僵化、教师实操能力与企业要求不匹配、学生积极性较低、考核方式片面等问题."以赛促教"过程式教学体系将《营销策划》课程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以竞赛真实命题进行课程实操练习,强调过程式教学和过程式考核,通过理论知识准备、参赛实操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的设计,教师教学和学生任务两条主线并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代练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赛促教"过程式教学体系需要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调整、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成绩评定的改革等方面构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学科竞赛以及职业技能大赛是学生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优良的平台,其宗旨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竞赛促进社会重视职业教育,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以赛促学培养高端人才。针对竞赛内容与评价方式仍需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教学时间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科学评价、合理设置竞赛内容、正确引导科学分配教育资源以及合理设置竞赛时间的对策,形成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完整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能力大赛是体现职业院校最高教学水平的权威赛事,在综合分析以往国赛获奖作品的基础上,提炼出可以供后续高职思政课教师参赛备赛并取得好成绩的成功经验。运用对比分析法、分类汇总法和逻辑推理法,认真研究总结2019年和2020年教学能力大赛思政课参赛小组获奖作品的特点和优点。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教学能力大赛参赛团队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提高团队的成功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对教学活动是否实现目标进行判断与反馈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识、知识与能力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文章分析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现状,探讨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内涵和能力要素,指出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提升策略是转变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尝试建立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机制,即集“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培训体系”及“教师教学发展支撑”为一整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成桢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07-208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电子技术作为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竞赛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内容多、难度大、及格率较低的课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基本知识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降低不及格率。  相似文献   

15.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高等教育质量息息相关。研究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在探讨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分析了技能大赛在"尊技重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对于完善技能大赛、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应实现转换升级.特别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使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了解疫情中推广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操作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当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探究对信息化高职教师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培养的现状,探讨了作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模式,以及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教学能力和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转型背景下,一大批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青年教师在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首先分析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着重探讨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促进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文章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改变会计专业实训方式、建立会计技能模拟实训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注重改变考评模式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