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辉英 《文教资料》2014,(13):150-15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讥诮态度和个人学业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中,个人学业成就感维度最低;男生的学业倦怠情况明显高于女生,年级对学业倦怠没有影响;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调查采用高中生学业倦怠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对300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施测。目的在于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对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水平较高,其中成就感低最为严重;(2)在性别、年级和科别上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上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在.05水平上显著。调查研究的结论是:(1)性别、科别和年级等变量对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作用;(2)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在.05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农村高中生的学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354名高中2年级学生发现不同学校、不同性别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正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惩罚严厉与高中生学习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父亲的拒绝否认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而母亲的偏爱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2名高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表现良好,各个因子水平不均衡。学习焦虑水平最高。(2)高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性别特点,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相关。(3)气质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某些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4)有利于各种气质特点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的不过分干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高中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父母经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较少采用惩罚方式;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未来取向问卷、学业倦怠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讨高中生未来取向、学业倦怠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取向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未来取向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在未来取向与幸福感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因此,高中生的未来取向越高,其学业倦怠越低,幸福感就越高;学业倦怠在未来取向和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测查了470名普通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并探讨了其中247名普通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321名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同。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效度;普通高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和关心程度都显著低于初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显著高于其关心程度;尽管母亲对中学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父亲对男生尤其是高中男生的要求程度、对女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关心程度都明显高一些;结合两个维度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诊断之后发现,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而权威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文化程度则较高。应用该调查表对职业高中生的测查发现了类似的规律,但职高生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明显高于其要求程度,这与普高生父母的做法刚好相反;尽管他们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比例差别不大,但有更多的职高生父母采取了放任型和溺爱型的教养方式,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职高生父母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EMBU)》,以及学业成绩的相关资料,对高二、高三351名学生进行研究,以探索高中生的学习自控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权威型比专断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明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渭南市两所中学共抽取855人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施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间差异较大;(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的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显著,而不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3)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维度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且联合解释变异量达9.9%。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郑州市的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体育锻炼在性别和学业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2)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学业阶段和是否独生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与中学生体育锻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父母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2)父母教养方式与体育锻炼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对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学业压力问卷》对2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随机抽取的326名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压力的关系进行测查.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保护、过干涉因子得分超过中间值,父母的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因子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学业压力倾向组在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业压力倾向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均高于低学业压力倾向组;父亲的过保护和年级可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年级与拒绝否认的交互效应显著.结果表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压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分为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两大类,教养类型指教养风格、价值和态度取向,而教养方式则指父母具体的教养活动;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子女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不同的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时期父母应在子女决策权、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作出调整,以便提高亲子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庭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已经是心理学界的共识。在家庭系统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等虽然也会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但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高中生的心理成长起着塑造作用。父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特点,从而避免高中生产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青少年学业适应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以152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调节定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调节定向和积极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教养方式和预防定向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教养通过调节定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学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贵阳市33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阳市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学业压力是影响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学校类型、不同教养方式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