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传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作用,并对在新媒体这个大环境下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工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优化、手段创新、途径拓展、素质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对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的视阈下,由于信息传播的模式从传统的"媒介"到"受众"转变为"新媒介"到"用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主体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一方面从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逐层深入地对新媒体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重点阐述了新媒体视阈下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导主体、核心主体、重点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视域强调熟悉性、重复性、经验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在年龄段、空间阶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特征,生理上已基本成熟,心智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完善的关键期,生活环境则处于转换适应期。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各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的存在以及高校中价值观教育的相对薄弱等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阻碍,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注重人文关怀则成为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明显不足,在制度设计、管理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抓好党的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第二课堂管理,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由于对传统"公民"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原因,大多数人对于"公民"的含义还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很少能够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词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在对于自身政治角色的定位以及权利意识的把握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明确现代"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重点从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公民的真正含义,以提高我国公民自觉履行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不断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共同信仰,是一项极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将重点围绕此问题来展开深入地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莉  廖佳 《职大学报》2023,(1):63-66
在医学生的网络育人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医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要从影响点和结合点上精准切入,夯实融入前提;要发挥线上和线下同频联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和实践互融互动的作用,形成融入动力来源;要实现感性和理性方面的情感认同,把握融入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导,其传播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向往美好生活与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强大的价值共识和价值遵循。置身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互联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数字电视与IPTV、微视频与移动直播、社交媒体、未来媒体等的兴起并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受众的价值取向总体向好,但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出现了价值取向生活化、价值选择矛盾凸显等问题。近几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研究主要有对其话语的生成、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现有的研究中多从宏观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建问题,较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中拓展研究深度,并将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深入分解,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创新的具体路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走向国际传播的视角来探讨话语体系发展,提升其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研究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法论进行哲学反思,深刻分析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制约因素,积极探索引领的原则方法和途径机制,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征服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势在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应该理解并践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高校,通过显性与隐性的灌输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及行为品德,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具有的多样性、快捷性、广泛性及实时性等特征,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渠道。对此,本文立足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作用,基于新媒体的显著优势,分别从利用新旧媒体融合、健全舆情管理机制、提高媒体团队素养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路径。旨在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感染性、增强其实效性、确保其有效性,为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西方国家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对我们有着多方面启示。我们应积极进行借鉴,坚持依法治校,以法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权威地位;树立"大课堂"观念,构建全课堂教育的格局;传承优秀文化,拓展教育资源;强化隐性教育,丰富教育载体,提升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多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教育者构成单一,对受教主体的特征研究不够等。相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开放性、长久性等特征,更凸显“以人为本”,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发挥高校隐性人员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同时,从环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加强潜在教育资源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新媒体育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政治观念淡薄、信仰危机等问题。我国现行宪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宪法文本中存在大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宪法所具有的众多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宪法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在大学生心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青年价值观培育应以确保青年的全面发展为远期目标,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为近期目标,在实践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