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劳动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驱动力,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的时代价值与“双创”属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交织,展现出内容相互启发、方法深度融合、形象协同塑造的多元互动格局。高校担当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应以劳动教育为契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底色拓展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劳动+双创”为导向实现二者的多维资源整合,打造由培育专注知识或技能的专一型人才向复合、创新创业的综合型人才全面转型的育人模式,形成以劳动价值观培育为核心的“劳动+双创”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阐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现实性,为明晰两者融合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和实现协同育人的功效提供依据;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双向价值,为实现两者同向共赢指明了发展趋向与未来愿景;多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双向建构之路,为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思路,提升其思想品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指出融合面临着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相互分离、高校缺乏复合型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对融入认识片面等问题,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融合的途径为:树立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师资力量建设;营造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创业是改善民生、促使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介绍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融合情况,指出二者融合所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认知、教育体制层面,具体包括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创新意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再从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相融合的角度,针对现存问题与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转变师生观念、建立健全实践机制、深入挖掘时代内涵等,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8,(6):100-107
国外高校在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方面都十分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研究成果。相较于国外高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水平较低,因而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步伐,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借鉴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理论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认为:高校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螺旋线;产业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产业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11.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遴选了地方五所高校,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基于三螺旋的理论,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五所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开展形式及现状,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政策支持、高校主体建设、企业联合支持”的模式来建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姚俊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2020,(1):62-68
当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潮依然兴盛,但大学生创业企业生存率不高的现状同样存在。通过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实施的宏观环境、创业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福建省内大学生创业现状的综合调研,结合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的分析,发现高校双创教育中强化创业生存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分段实施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依据基础学习、进阶学习、项目孵化、跟踪服务的不同阶段,强化不同素养与技能,从而加强生存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精心策划,循序推进,全面落实.从当前高校"三全育人"的现状出发,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理念和方法,探讨了"三全育人"的模式构建,旨在提高高校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7)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