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好处。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挖掘网络资源,开展"广"阅读;利用现代媒体,实施"深"阅读;强化反馈评价,凸显"真"阅读。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尤其是如何通过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以阅读素养教育为例,从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维度对国际范围跨学科阅读素养教育改革进行探讨,以资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之镜鉴。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一种实践范型,跨学科阅读内蕴的普遍意义在于:核心素养教育既需要学科智慧,更需要超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字阅读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但大学生在数字阅读中出现的浅阅读、碎片化、轻思考和易沉溺的问题也反映出其数字阅读素养亟须提升。通过对数字阅读素养概念和内涵的解读,针对大学生数字阅读意识不强、能力不强、道德需提升以及需要加强评估和反思等问题,从培养深阅读习惯、提升数字阅读能力、端正数字阅读行为、注重批判阅读思维培养等角度构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阅读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技术基础,提升全民数字阅读素养是确保数字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国内外对数字阅读素养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以逻辑推理的方法界定数字阅读素养的概念内涵,国外研究则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分解数字阅读过程。二者从本质上看都是对数字阅读“能力”的界定。然而,素养既是能力发展的结果,也是更加宽泛的概念。数字阅读素养是数字阅读能力与其他相关要素在更高层次的概括表达,是关乎于基本生活、学习、工作的“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之一。因此,对数字阅读素养的界定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更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动作”与“情感”领域的融合。在综合核心素养、数字素养和阅读素养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基础上构建的数字阅读素养DaRpLs模型,提出了从“数字能力”“阅读过程”“素养结构”三个维度理解数字阅读素养内涵的新视角。从三大视角的交互关系出发,可以进一步建构测评视角下的数字阅读素养要素结构,形成包含“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道德”的四层要素框架。各要素互为基础,共同反映了数字时代下为应对数字阅读这一特殊情境而诞生的专业性概念——数字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形成的、超越特定领域的素养。跨学科教学是培育跨学科素养的主要方式,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跨学科的教学目标三者的结合才能构建全面的跨学科教学体系。只有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夯实跨学科教学的基础、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构建跨学科素养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中小学对于阅读素养的认识仍囿于传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框架,致使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从国际阅读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逐渐成为阅读素养的核心属性.而作为学习能力的阅读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从课程层面来看,阅读素养的培养需通过将阅读素养融入各学科课程以及提取各学科阅读所需的共通要素,生成跨学科阅读通识课程这两条路径,以进行跨学科课程变革,并通过构建分层跨学科教研团队,形成跨学科实践共同体,以保障其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中小学对于阅读素养的认识仍囿于传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框架,致使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从国际阅读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逐渐成为阅读素养的核心属性.而作为学习能力的阅读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从课程层面来看,阅读素养的培养需通过将阅读素养融入各学科课程以及提取各学科阅读所需的共通要素,生成跨学科阅读通识课程这两条路径,以进行跨学科课程变革,并通过构建分层跨学科教研团队,形成跨学科实践共同体,以保障其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从高中教师应具备的跨学科素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具备跨学科素养的各个方面入手,要求教师能够打破学科本位思想,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蒙学教育中遗留的“混沌读书法”,文章以国际流行的PISA阅读素养测试为对象,辨析阅读教育的真义;探讨如何自觉汲取PISA阅读素养观的精华,创新中国阅读教育观念,实现阅读教育的四个转型,即从“类主体”到“个人主体”的转换、从“公共语知语则”到“个人语用能力”的转换、从“接受性语用”到“表达性语用”的转换、从“单一语能”到知情意能四者相融的“综合语能”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按照PISA阅读题型而设计连续文本的一则教例,指出这种以“我心”阅读为特征、以培养独立评论能力为指向的新阅读教育,将以显著提升未来公民的母语表达力和表现力而奠基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具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哲学素养,应该是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中最普遍规律的基础理论。教育哲学素养则是指人们自觉运用教育哲学来思考和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素质与修养。只要有教育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阅读策略教学,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整合阅读教学目标,掌握系统的学科阅读策略类型和特点,预设阅读策略的内容和指导时机。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阅读策略教学可以划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帮助学生在跨学科阅读中激活思维、建构意义和反思提升,并推动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人们重要的基本素质 ,通过分析总结信息及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探索性提出了信息素养的一些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教学以教师跨学科素养为支撑,个体要具备一定素养,才能确保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效果。由于长时间单一学科教学实践等因素影响,很多教师跨学科素养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跨学科思维有欠缺、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技巧方法缺少、跨学科水平能力较低等。跨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跨学科阅读,增加其他学科知识储备;跨学科听课学习,更为全面地了解其他学科;参与跨学科活动,积累跨学科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孙育宏 《成人教育》2013,(11):77-80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和“信息超载”导致的“阅读综合症”是我国建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障碍。如何有效提升国民阅读素养成为广大普通读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建构学习型社会进程,也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文章试图从艾德勒的阅读层次理论角度以不同读者群体阅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为例探索现阶段国民阅读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在高中教学中凸显跨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素养既包含各学科素养中共通的内容,也包含学科之外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及实践能力,具有"隐性""共性"等多重属性。高中生跨学科素养的培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定位,重在实施三个"打通",即打通教学通道、打通课程通道、打通跨学科教研通道。  相似文献   

16.
阅读素养关系到语文整体水平的高低。国际上一些优秀的阅读素养测评向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PISA和PIRLS阅读素养测评为例,分析两大测评的研究趋势,聚焦其阅读能力的测评,提出对我国阅读测评的启示:阅读测评在测评目的上应指向高阶性、创造性阅读,测评过程应体现显性化、全面化,测评结果应追求真实性、交际性阅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 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整体水平良好,但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能力两项指标水平较低,教龄、任教学段和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显著影响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水平需要从强化教师的跨学科意识和内生动力,增加跨学科综合规训,构建多样化教师跨学科共同体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指向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需要了解并掌握教育科研素养三个方面的内涵,包括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所关注与倡导的,这一趋势在各级各类考试命题中也开始有所体现。要想突破以往“拼盘式”跨学科命题的困境,关键在于命题各环节应实现学科间知识、能力和思想的无痕融入。这就要求命题时需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试题立意,并在各课程内容关联处拟定试题主题,进而创设适宜跨学科学习探究的试题情境,设置能检测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型问题,构建分层赋分的描述性评价标准,以此实现试题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响 《天津教育》2020,(7):169-170
跨学科公开课"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激发了我对历史课堂跨学科教学的思考,本文将阐述这节课对自己的启示,与同仁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